陈省身,乳名辛生。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初七出生于嘉兴。父亲陈宝桢为清末秀才,思想开明。陈省身为家中长子长孙,深得祖母唐氏和母亲韩梅喜爱,幼时从祖母和小姑姑识字读书。少年时父亲送他一套三册的《笔算数学》,成为他喜爱数学的开始。在父亲简单指导下,他自学并做出了大部分习题,觉得数学既有趣又容易。民国8年(1919)入秀水县立小学,因惧怕老师体罚,仅上了一天课便停学,在家自习国文、数学。次年考入秀州中学高小部。
民国11年(1922),陈宝桢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随后转学至天津扶轮中学。他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曾在校刊《扶轮》上发表多篇关于数学研究的文章。民国15年中学毕业,受钱宝琮启发报考天津南开大学,以数学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理科。因不善做实验,不宜读化学系和物理系,遂就读数学系,师从姜立夫学习高等微积分,大学三年级时成为姜立夫的助手。民国19年6月南开大学毕业后,被清华大学录取为我国首批研究生,随孙光远研究射影微分几何,并任熊庆来助教,讲授“高等数学”。研究生期间,陈省身聆听了德国汉堡大学教授W·布拉施克的系列演讲——微分几何中的拓扑学问题,大开眼界,并确定以微分几何作为自己日后研究的方向。民国21年,陈省身在《清华大学理科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具有一一对点的平面曲线对》。两年后,他以十一门主课中十门“超等”和毕业论文“超等”的优异成绩,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被保送公费留学德国汉堡大学。
在德期间,他师从布拉施克和凯勒,学习微分议程的几何应用和微分议程的理论应用,并接触和了解几何学大师E·嘉当的研究理论。民国24(1935)年秋,他运用嘉当的方法撰写了论文《2r维空间中r维流形的三重网的不变理论》,次年以此作为博士论文发表在《汉堡论文集》中。民国25年,陈省身获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来到法国巴黎,随E·嘉当从事研究。嘉当每两个星期约陈省身去他家交谈一次,每次一小时,给了他有益的启迪,以至于陈省身在数十年后回忆嘉当时说:“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
民国26年(1937)夏,陈省身胸怀报国之志回到祖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开设了许多涉及科学前沿的课程,由于授课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与华罗庚、许宝禄并称“数学三杰”。民国28年7月,陈省身与他在清华大学的数学老师郑桐荪之女郑士宁结婚。民国32年7月,他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邀请赴该院做访问学者,对微分几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民国34年,他相继提出了“高斯—邦尼公式一个新的内蕴证明”和“陈省身示性类”(简称陈示性类)。德国数学家霍普夫称陈省身在此阶段的研究,使“微分几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民国35年(1946)4月,陈省身回国创办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出任代所长,培养了一批数学英才。民国37年,他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年底,陈省身举家赴美,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50年,陈省身与美国的斯丁路特、法国的艾勒斯曼共同提出纤维丛的理论。1960年至1979年,他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1961年,加入美国籍,同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陈省身从伯克利加州大学退休后,于1981年11月创办了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使其成为世界几何学的研究中心。
1972年9月,陈省身偕夫人回国,与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会见。1984年8月25日,陈省身夫妇在北京受到邓小平接见。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陈省身发出聘书,请他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南开大学也为他夫妇盖了一幢题名“宁园”的二层楼房,作为他们回国时的住所。他在获得沃尔夫奖后,将五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南开大学,用于创建数学研究所。在1985年南开数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他表示“将为中国数学,南开数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陈省身和丘成桐向中央倡议申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幕后工作。2002年8月,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四千多位杰出数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在陈省身的领导和带动下,南开数学学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了大批学术骨干。
2000年,陈省身回国定居。2004年10月29日,他公布了关于六维球面上复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解决了数学界五十年来一直未曾破解的难题。这篇论文成为其一生数学研究的最后成果。2004年12月3日,陈省身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逝世。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说:“对当今世界最大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我已经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
陈省身是一名数学奇才,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国际数学大师。他32岁完成了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文。他现并提出陈氏示性类,被命名为“陈氏级(Chen Class)理论”,对数学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陈省身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造诣精深,而且在数学的教育和推广上也是贡献良多,他教过的华人学生有吴文俊、杨振宁、廖山涛、丘成桐、郑绍远等著名学者。陈省身为人平和友善,乐于帮助朋友、提携后辈,也善于同各国政要交往,与数学界最重要的领袖人物合作。他有一句名言:“我一生中没有敌人”。
陈省身除了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61)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外,还先后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年5月,他获得了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2004年10月28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向世界公布,将编号为1998CS2号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2010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将颁发四大奖项——“菲尔兹奖”、“内万林纳奖”、“高斯奖”和“陈省身奖”,分别纪念上述四位伟大的数学家。“陈省身奖”为首次颁发,这也是国际数学联盟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数学大奖。
1984年9月,陈省身首次回到阔别六十二年的故乡,此后他十多次回嘉兴探亲、观光、讲学,对故乡的科技教育事业极为关注。1988年,他撰写了《嘉兴,我的故乡》一文,记述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1992年5月,他为母校秀州中学捐款,设立“陈省身奖学金”,以奖励优秀学生和先进教师。陈省身祖居在嘉兴城内下塘街(后称人民路,位于今南湖区建国路665号),嘉兴旧城改造时该屋被拆除,建为中国工商银行分理处。后嘉兴市政府决定在该分理处镶嵌陈省身故居纪念牌,并于1999年9月28日举行纪念牌揭幕仪式。同日,秀州中学还举行了陈省身铜像揭幕仪式。
1999年9月,陈省身受嘉兴市人民政府聘请,任嘉兴学院名誉院长。自2000年学院建成以来,他每年都到学院看望师生,2004年还特意为嘉兴学院题写了“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陈省身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位嘉兴人民的儿子,嘉兴学院在校内修建了陈省身纪念馆,2006年5月20日,陈省身女婿、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嘉兴学院名誉院长朱经武为纪念馆开馆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