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嘉兴市第二幼儿园 | 法定代表人 | 唐燕迎 |
住所 | 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东塔路5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48.00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87.2 | 期末数(万元) | 199.7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本园对2.5-6岁的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为家长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解除后顾之忧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0247089204XD | 举办单位 |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岗位职责,强化使命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强化理论学习,筑牢"红船精神"根基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各项会议中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红船起航地"优势,组织教师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七月,引导教师在感悟初心使命中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党团员教师立足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在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和食堂验菜等工作中争当表率,展现了党员教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党建+教育"新模式,与南湖革命纪念馆党支部签订支部联建共建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围绕"在地感"特色,创新开展红色主题游戏活动,让革命精神在游戏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培育。通过"互赠书籍、共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方式,搭建起党建引领下的馆园合作新平台,为培育新时代红船娃开辟了新途径。支部联建工作形成具有二幼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二、保教并重,优化一日生活组织(一)视导赋能,保教优化的循环推进保教质量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杠杆。幼儿园幼儿园聚焦《评估指南》中“教育过程组织”,展开卷入式研修:幼儿园落实半日蹲班体制,由园长、业务园长、园区负责人、教研组长、保健医生和教师代表组成现场视导团队,借助现场观察、实地反馈和蹲点后面对面的研讨梳理,就生活环节、主题环境、集体教学,游戏场域展开一日活动组织的研究,对每一个环节求质量、不放松。幼儿园关注日常提质、过程互动、问题反思,不断推动保教质量的扎实提升。(二)专业赋能,保教提质的精准发力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其兴趣和需要,善用儿童一日生活蕴含的教育机会,学习用专业的能量和思维去思考、设计、创设和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帮助儿童进入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此幼儿园形成“三式并举”的研修方式,推动教师的专业的持续生长。2024--2026学年,幼儿园以游戏观察、班本课程、集体教学、保教日志为抓手,持续跟进教师的观察分析与评估、课程意识的树立和课程组织能力、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等专业的学习,引领教师立足教育现场直面教育问题、浸润教育实践,形成理论的内化和实践的提升,不断推动教师团队素养的积极发展。教师团队在区域内的各类平台中积极展示。唐燕迎园长引领的托育团队,在全国、省市平台分享托幼实践经验,走在区域托育研究的前沿;严佳卿老师参与南湖区科研核心团队的学习,参与南湖区区级层面的课题论文指导。严佳卿、沈奇、施家欢业务园长参与南湖区“童研”团队,在学习研修中积累主题节点教学的组织经验;数次研课过程助力南湖区参与浙江省和嘉兴市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活动研讨。施家欢、顾旖青老师在嘉兴市、南湖区游戏观察、节点性集体教学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殊荣。幼儿园多次承接省市区各类教学观摩与学习,获得与会同行一致好评。三、优化重构,推进课程的提质完善课程方面,幼儿园科学统筹规划,构建清晰的课程愿景;同时“因园制宜”,持续改进幼儿园的课程方案,形成“幸福种子”4.0课程方案新版本;幼儿园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与教学方式,挖掘丰富课程资源,融合共生支持儿童的有意义体验和学习。2024年,混龄园本课程历经20年研究历程,以此为基,用“衔接”视域拓展混龄课程的研究价值,升级形成“衔接视域下混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将幼儿园原有的混龄研究链接“托、幼、小”三个学段,梳理“托幼混龄”、“幼儿园跨段混龄”、“幼小混龄”三个样态,呈现有梯度且完整的实施路径,凸显“自然有序生长”的儿童发展理念。2025年2月,幼儿园课程参与嘉兴市第七届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比。四.具象赋能,夯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我园注重全体教职员工师德师风建设,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为指引,多形式具象化展开幼儿园师德师风活动且按月有序推进。开学初以“守师德初心 绽师德之美”进一步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习语润心论师道“心中教育家精神”的解读,让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教育家精神有效连接,实际落地;通过学习解读《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细则,使全体教职员工更加明确身为一名幼儿教师肩上承担的重量以及时刻该督促的自己践行的准则。 10月则在“五个一”专项培训中:以一节“教育强国 二幼何为”的书记党课开启意识形态高标与底线意识认知;以一次“教育强国 二幼人我何为”大讨论中,将教育家精神渗透日常践行主题讨论,从“教师形象”“家园沟通”“班级管理”“教学常规”方面交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一次自查自纠中,排查师德师风隐患进一步增强师德规范化意识、责任感;一部主题电影《我爱我的老师》增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年末在聊聊“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从身边平凡人的言行探讨好老师应有素养与标准;“小照片大能量”的微故事寻找与讲述,使教育家精神在常态教学生活中不断具象化。教工在深情的表达内心对幼教热爱与专业追求,对幼儿爱护,传达出正能量令全体教工共鸣,这样的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培训,就像能量传递,让教工微言行得到持续升华与感染。期末则开展最具影响力教师与团队的民主测评,细细盘点常态工作中熠熠生辉的五星个人与三星团队,伙伴赋能用平凡中“榜样”影响提升内涵;假期借助国家智慧教育网络平台资源,开展假期多形式师德小组式培训务实细化、入心入行;通过学习身边平凡人的师德典范,塑造好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二幼教师形象。五、分层研训,提升保教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是研训重点,我园园本研修形式和内容实行“分层培养计划”,让不同教师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成长。根据教师成长培训规划目标,继续以积分赋能方式在日常教育实际行动中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点燃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力;在分层多元培训中教师学会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自我完善,逐渐形成“幸福籽”、“幸福苗”、“幸福朵”、“幸福果”四级教师专业成长梯队。以教育专业积分唤醒不同层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如:师徒结对促发双向成长:园内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重铸“师徒结对”钥匙,师德和专业共抓,做一个师风更加高尚,专业更具水平的温暖教育人,实现双向成长。听评课促进专业交流:广泛开展“互助——观课”和组织化“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常态观摩以赛促共进:在半日活动蹲班互研、“真游戏”观察评比交流、班本课程故事与观点分享,在常态园本教研管理中,不断践行赋能自适,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不断助力每一位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六、共育理念,多方协同助发展本学期我园以构建“家园社”三位一体教育生态为目标,聚焦儿童成长核心需求,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共育实践,将协同共育的理念和策略贯彻于日常保教工作。1.打造分层式家园对话平台。针对不同学段教育特点,系统性召开托育及小、中、大班家长会,运用案例分享、成长档案解析等方式,立体化呈现幼儿在园发展轨迹,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支持。2.建立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开展“家长沙龙”,围绕幼小衔接、入园适应等主题,通过圆桌对话、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成功构建学习型家长社群。3.创设沉浸式教育场域体验。精心设计家长开放日—“成长观察团”项目,通过半日活动观摩、自主游戏参与等深度体验,让家长更加了解园所教育理念。并建立家长资源库,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实现教育双向赋能。4.开展主题化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开展“跑跑马拉松”等亲子项目,融合混龄课程、文化探究等元素,组织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活动,既强化亲子情感纽带,更培育幼儿社会责任意识,相关活动获区级媒体报道。七、卫生保健,精准精细有提升1.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专职卫生保健团队,实行持证上岗制,秋季流行病高发期启动专项防控预案,落实双周保健例会制度,进行日常保健卫生的监督与量化评定。2.安全防控体系升级。构建“三级安全责任制”,设立安全监督岗常态化巡查设施设备、饮用水及食品卫生,建立安全隐患动态台账,及时发现、修补,防患于未然。3.科学化膳食管理。推行食堂“五常法”标准化管理,建立膳食管理监督委员会,由膳食委员会动态优化带量食谱,按托小班需求增设软食专窗,实施“双公示”制度(周食谱公示+月营养分析),以此保证幼儿的营养均衡。4.全链条卫生防控。保育员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规范执行“一杯两巾”消毒流程,严格执行“四早”防疫机制(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全园师生的健康安全。5.儿童参与式评价。以儿童视角开展保健食堂人员技能评比活动,如“我们最喜欢的发型”“我的午餐我做主”等趣味评比,让幼儿参与保健服务评价,形成“发现问题-优化服务-儿童验证”的闭环管理机制。在不断精进重,我园厨师获得南湖区科学保教系列餐点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八、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有助力本学期,幼儿园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宣传推广和家园共育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1.信息宣传与推广。利用幼儿园的公众号和官方网站,提升了宣传与推广的质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二幼的教育理念、特色活动和教学成果,增强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幼儿园相关活动报道多次在嘉兴市“读嘉”、浙江省“Z视介”、全国“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发布。2.智能化园务管理升级。在日常管理中,引入了更多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教师参加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幼儿园引入钉钉APP、腾讯文档等工具,优化健康打卡、数据统计及设备报修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此外,依托“一起长大”平台,实现幼儿电子信息管理、教学资源调配一体化,形成教育管理闭环。3.家园互动平台拓展。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动态群等渠道,幼儿园定期推送幼儿活动视频、育儿知识及健康指南,增强家长参与度。此外,利用问卷星开展家庭教育需求调研,精准优化家园共育策略。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家长可以在线上分享育儿经验、讨论教育问题,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4.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2024年,中心园(锦麟澜湾园区)新增智能教学设备,全园实现5G网络覆盖,班均联网设备达1台,支持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研。幼儿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了资源库,方便教师们随时获取和使用。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幼儿园进行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经验的交流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5.成果与影响。荣誉与认证:2024年,幼儿园入选“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彰显信息化建设成效。区域辐射作用:幼儿园承办新疆和田骨干教师观摩交流活动,分享信息技术与混龄课程整合经验,推动跨区域教育协作。研究成果产出:年内结题市级以上信息化课题《三维智架:基于人工智能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1项。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继续有待提高,关注于方向、管理、专业等方面的高质量,成就于每一个儿童。2.关注教师的均衡发展,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抬高教师专业底盘,实现幼儿高质量发展。 |
四、下一步打算 | 1.在新一轮的课程实施方案中,对照优化的部分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与适宜性。2.继续推进“保教日志”,对教师观察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在多维评估中看见问题,看见策略,看见行动,优化一日活动的质量。3.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实现内涵式的发展,在管理一体化、环境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研训一体化、家校社医一体化中做出“破局立新”的举措。4.新一轮省级、实际课题立项,多方进行论证,扎根实践,为下一轮的教学成果奖孵化奠定基础。5.参与南湖区教师观察评析比赛,利用鲜活的教育现场进行观察,提取有价值观察的内容,做有依据的分析,践有行动的跟进。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四园区《幼儿园办学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8月23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南湖区教体局“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浙江省先进教研组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