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09X/2025-185830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南湖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5-04-14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2025年地名保护名录公示

发布日期:2025-04-14 16:11 信息来源:南湖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等规定,为做好南湖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作,经审查并征询区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地名文化专家组意见,现将南湖区第五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意见。

公示时间:2025年4月15日至4月22日。在地名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可通过来电来信或来人等方式,向南湖区地名办反映不同意见。

联系地址:湘溪路22号(南湖区第二行政中心1113室),电话:83835720,82571291。


嘉兴市南湖区民政局

2025年4月14日


南湖区第五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表

序号

地名

类别

基本概况

1

解放街道

行政区域-乡级政区

位于南湖区东部,东邻塘汇街道,南连南湖街道,西接新嘉街道建设街道,北临塘汇街道。街道办事处驻虹桥社区城东路418号,距南湖区政府驻地3.31千米。因解放路是街道成立初时最主要的道路,原街道办事处驻地在解放路,故名。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86千米,总面积3.95平方千米。辖区内有航明、秋泾桥、菜花泾、凌塘、解放路、虹桥6个社区。辖区据守嘉兴城市主城区东大门,地处水路交通要道,长水塘与京杭大运河围绕而过。辖区内有秀城桥、秋泾桥、双魁巷、文生修道院等历史文化遗址,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嘉兴火车站、芦席汇历史街区、人民公园、嘉兴老年大学、省身学校、人寿保险等单位,解放街道以其交通之畅达、水土之灵秀、人文之隽永,成为嘉兴水脉、文脉和商贸的汇聚之地。

2

高丰村

历史地名

位于南湖区七星街道西南部,东邻博山村,南连嘉善塘,西接铁水中转港,北临湘家荡旅游度假区。2002年4月由原庄浜村、高丰村合并而成。高丰村境内旧有高丰庙、高丰桥而得名。据《嘉兴府志》记载,高丰桥始建于唐(或五代),重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 年),属嘉善塘原纤道桥。如今濒临倒塌。依稀可见的桥联;北侧,“顺里千家乐,魏塘万户安”;南侧,“春波喜看瑞虹,秋月常迎福趾”。揭示当时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祈求幸福安康的良好愿望。桥以北50米处曾有高丰庙,庙初建于五代,重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据唐•李瀚《嘉兴屯田记绩颂》“有白雀集于高丰屯廪,盖大穰之征也”,庙系为纪念屯田者的功绩,祈求丰年而建。

3

大盐仓桥

交通道路设施-桥梁

位于南湖区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南湖路。始建于元代,重建于1959年。桥南北横跨盐仓河,系单孔石拱桥,全长20米,宽6.9米,两侧各有望柱10根,其中4根望柱上架有灯柱。桥面铺柏油,桥额上刻有“大盐仓桥”等字样,虽然桥身没有过多纹饰,但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元延祐年间(1314-1320),在滮湖(今南湖)东北岸设立嘉兴盐业检校所和盐仓,成为盐业管理销售中心,促进区域商业繁荣,连盐仓所在地的河流、街道以及建造的桥梁都以盐仓得名,开始了历经600年之久的食盐储藏、运销、检校中心的历史。大盐仓桥及盐仓河和盐仓街由此而知名远近。如今的大盐仓桥,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南湖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2010年被列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

4

明伦堂

古建筑

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路72号。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嘉兴知府许瑶光重修。坐北朝南,西阔五开间,硬山顶,面阔24.4米,进深14米。深四界带前三步后四步,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瓜柱上用十字斗拱承重,屋内檀枋之间有隔架科,明间四攒,次间三攒,一斗三升重拱。前檐下用斗拱,有柱头科,、平身科赫角科。平身科明间四攒,次间、梢建俊伟三攒,一挑三踩,假昂,一斗三升重拱,明间柱础在莲花瓣覆钵上置鼓墩,其余均直接放置鼓墩,另有勾头滴水。除梁架、斗拱、柱子等仍为原构件外屋面、门窗、地面等都经重修。明伦堂内石碑高1.37米,宽0.73米。明伦堂为旧时孔庙大殿的重要遗迹,是嘉兴境内稀有的古代规制殿堂、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实证。2000年被列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太平寺

近现代重要史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镇南街。旧名太平禅院,始建于宋。 传宋高宗南渡时曾避难于寺中,故曾名“报恩寺”。明洪武年间,瘟疫流行,百姓凡饮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遂改名“太平寺”。 元时毁,明弘治甲寅年(1494)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咸丰十年(1860)遭遇战乱,殿宇大半被毁,至抗战前后部分寺基沦为摊贩市场,解放时,仅剩大雄宝殿一座,并一度移作粮仓。1993年后逐步恢复太平寺当年的面貌,占地面积3422平方米。

6

陆家坟遗址

纪念地、遗址-遗址

位于南湖区新丰镇横港村塔西组,东、西、南三面环河,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占地面积约为37500平方米,高墩高3米左右。明代陆姓大户墓葬于此,故名陆家坟,遗址袭用坟地名。曾进行过抢救性的发掘,挖探沟二条,文化层分上下二层,出土的陶片较多,此外还有少量铜器。遗址东向西北角各有一个保护标志牌,为1992年10月所立。该遗址属于良渚文化,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出土器物对研究原始社会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列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