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探索“无废城市”创建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添绿

发布日期:2025-04-25 14:04 信息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南湖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三绿”理念为引领,探索形成“工业全域治理-农业低碳转型-生活场景重塑”的“无废城市”创建路径,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走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荣的绿色发展新路。成功获评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建成“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乡村”等20大类240个“无废城市细胞”,南湖天地、敏实集团入选省级首批“无废商业街区(商圈)”“无废集团”重点培育名单,连续3年蝉联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5年获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市、区)。

一、聚焦绿色产业转型,激活循环经济动能

一是全域治理优化产业布局。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为主线,研究制定《南湖区开展工业全域治理暨“两高一低”企业整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嘉兴市南湖区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组成方案》,深入实施南湖区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抓好骨干企业“培大育强”、中小企业“施肥培土”工作,加快形成“雁阵型”企业体系。

二是全链闭环促进源头减量。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无废工厂,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通过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循环产业链、数智化生产线等,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建成“无废工厂”40家,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浙江嘉丽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整治提升典型案例在全省行业整治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三是全程管理规范收运处置。强化固废治理体系,建立南湖区危险废物归集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共管的统一收运体系,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动态处置率达100%。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年处置病死动物800余吨;南湖区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年处理能力40万余吨;服务全区的小微收运平台,年收集贮存小微企业危险废物650余吨;区级和镇级两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年回收分拣再生资源13万余吨;大型易腐垃圾资源化站点年处置易腐垃圾5500余吨。

二、深耕绿色农业创新,绘就生态共富图景

一是制度创新打造无废农场。发布全省首个《“无废农场”建设评估细则》,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聚焦农业废弃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领域,提供全面指导,助推“无废城市”深入农业农村。发布全国首枚葡萄行业碳标签,起草市级地方标准《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技术规范》,推动农业种植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植阳光玫瑰,减少2/3化肥用量和1/3施药次数,27亩葡萄林年减少碳排放4.7吨。

二是技术创新打造绿色种植。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通过农业信息、生产、管理智能化实现化肥农药精准施用,推动“无废农场”减量。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采用封闭式水肥循环系统,精准调控氮磷钾配比,节水节肥;结合物理与生物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年产优质绿色蔬菜100万公斤,引领农业“无废化”“智能化”转型。率先探索突破连作障碍,新丰镇原创推广大棚生姜—晚稻粮经轮作的“万元千斤”新模式,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经济作物省药节本,水稻省肥高产,亩均效益达2万元。

三是模式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秸秆离田利用等模式,建成省级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个,全年预计综合利用率超96%。锚定生态转型之路,竹林村通过全域退养、全域整治、全域秀美的整治模式,拆除近40万平方米猪舍,年生猪存栏量从15万头到清零,实现了从“养猪第一大村”到“全国文明村”、省级3A级景区村庄、首批“无废乡村”的精彩蝶变。

三、构建绿色生活模式,倡导无废社会新风

一是“无废数治”实现源头管控。牵头起草全省首个生活垃圾数字化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规范》,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的系统建设、设备要求、应用管理、评价改进等提供规范依据。强化生活垃圾设施智慧赋能,在社区建立智能四分类收集屋,在农村首创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垃非”系统,推广智能收集车,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大数据精密智控,生活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垃非”系统入选“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和全国第三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二是“无废商圈”引领绿色消费。研究建立“无废商圈”建设体系,形成指标、活动、制度、项目四张清单,落实商圈建设工作,南湖天地商圈入选浙江省首批无废商业街区(商圈)重点培育名单。打造特色“红色无废商圈”,“无废”党建联盟组织开展“无废微党课”等活动引导居民绿色消费,党员商户“一对一”宣教带动商圈商户实施“无废”措施。承办2024年嘉兴市“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南湖天地共开展“无废商圈”系列宣传活动30余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吸引超万人次参加。

三是“无废指数”优化人居环境。探索建立了全省首个适用于镇、街道评价的“无废指数”。根据镇、街道产业布局、建设重点,设计两套评价体系。乡镇评价指标涵盖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四大领域,设置基础指标19项;街道涵盖建筑、生活两大领域,设置基础指标10项,涉及生活垃圾产生量下降率、易腐(厨余)垃圾回收处理占比等与居民日常行为紧密关联的指标。通过季度动态测算,精准定位治理短板,靶向施策提升效能,形成“指数引领-问题整改-成效评估”的治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