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议定,将战败国德国战前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而无能的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并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5月9日,嘉兴秀州书院、省立第二中学、省立第二师范等10余所中小学校数千学生云集城内体育场讲演厅举行“国耻纪念日”大会。会后,学生手执标语上街游行,沿途讲演。5月30日,嘉兴县各中等学校统一行动,举行总罢课。学生的爱国举动得到了广大嘉兴民众的同情和支持,爱国斗争很快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运动。6月8日,嘉兴县各商店举行总罢市。嘉兴县织造业、运输业工人等举行各种活动支援爱国学生。6月10日,嘉善火车站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行动。
当时全国声讨的三个亲日派卖国贼中有两个是浙江人:曹汝霖是上海人,章宗祥是湖州人,陆宗舆是海宁人。5月13日,海宁县各界民众召开万人国民大会,痛斥陆宗舆的卖国罪行,一致公决开除陆宗舆的乡籍,并发出通电,“不认陆宗舆为海宁人,以为卖国者戒”。之后,海宁人民为谴责陆宗舆勒碑(碑上刻字,雕刻)三块,碑高5尺多,上面写着“卖国贼陆宗舆”,分别立在县城盐官的三个地方。前往观看者络绎不绝。不久,石碑被当时的海宁县政府撤掉,愤怒的海宁人民再次树立石碑,将卖国贼陆宗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同时,一个全民抵制日货的热潮在嘉兴各地兴起。嘉兴县各业纷纷商议抵制日货的方法,并订立规约。各商店统一行动,从5月23日起不再进日货。各地商界纷纷办起了国货公司,专门出售国货。学生还自己动手办起作场,制作国货,受到市民欢迎。由于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至此取得了胜利。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嘉兴人民迅速觉醒,特别是一批先进知识青年思想上发生了急剧变化,开始在嘉兴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建进步社团,编辑出版进步刊物,桐乡的沈雁冰(茅盾)、沈泽民兄弟等组织了“桐乡青年社”出版刊物《新乡人》、新塍镇上的沈选千、朱仲虎、朱亮人等人组织了“新塍青年读书会”,出版了《新塍半月刊》。这些进步社团和杂志,是五四运动时期浙江较早的重要进步团体和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它们传播了革命的思想,影响了当地一部分先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