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索 引 号 | 00255033X/2025-192669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发改局 | 发布日期 | 2025-08-11 |
文 号 | 主题词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发改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抓项目、大抓落实、大抓作风,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全力以赴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贡献发改力量。
一、核心指标情况
(一)GDP方面。1-5月GDP增长5.7%,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GDP增长3%。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增速-14.5%,位列全市第8。预计上半年完成233.37亿元,增速-26.32%。
(三)服务业方面。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左右,力争5%。
二、中心工作落实有力
一是宏观政策进一步显效。扎实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形成《基本思路》,启动规划纲要框架研究。制定出台《南湖区贯彻浙江省和嘉兴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承接落实方案(2025年版)》,提出8领域52项举措,安排财政资金27.78亿元,以政策力度的持续加码,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截至目前,已兑付14.93亿元,兑付率53.9%。
二是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1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计划,总投资47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9亿元,项目数和年度计划投资数均为历年之最。57个项目列入市551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近千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8亿元。坚持大抓产业项目,提速东方特钢镍铬新材项目、亚特电器未来工厂项目、湖钠钠离子电池、正泰电气二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1-6月,省“千项万亿”项目开工率达80%,市“551”项目开工率达76.9%。
三是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平台提质增效,发挥镇(街道)资源禀赋优势,嘉创湾、虹桥CTD服贸中心、都市广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平台承载力得到提升;成功签约京东零售、德富时科技等头部项目,发挥乘数效应,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加快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1-6月月度上规服务业企业29家,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家。
四是绿色低碳进一步加强。严控能耗准入,1-5月新上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项目11个,新增综合能耗7.13万吨标煤,通过技改淘汰腾出用能空间1.26万吨,保障东方特钢等重大项目落地。
五是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动亚太路科创带等14项南湖元素纳入省市工作要点。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全力助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高铁、沪嘉杭高铁等建设。完善接沪、融杭交通路网,深化“名医到嘉”,促进嘉沪医疗资源共享升级。持续推动对口帮扶,与遂昌、若尔盖展开多次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生态美和产业兴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六是民生建设进一步提质。上半年5个项目入选省级“七优享”清单,总投资25.32亿元,年度投资3.61亿元。1-5月完成公共服务投资1.72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100%,列全市第1。
七是人防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增人防警报设施4台,累计警报设施47台,警报影响覆盖率100%,“5.12”警报鸣放率达100%。对全区301个竣工人防工程开展专项整治,排查防控地下室维护管理问题92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八是铁路建设进一步提速。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推动通苏嘉甬、枫南市域铁路交地率达99.9%,为项目进场施工打下坚实基础。聚焦通苏嘉甬大桥镇段50万方堆土标高异常等难题,积极与沪杭公司明确资金与实施方案,目前迁改方案已通过上海路局初审。
三、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一)政策转化高效。抢抓国家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机遇,建立政银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动态监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首批推动11个项目获批再贷款额度112.79亿元,已获银行授信74.07亿元,占全市56.6%;首创“即放即报”贴息服务模式,实现融资与贴息无缝衔接,如亚特电气融资成本降至1.9%。
(二)项目推介成功。推动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恒敬合创生物医药等6个优质项目获省发展改革委推介。总投资162.9亿元的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首批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助力企业获得融资、技术、人才等政策倾斜。
(三)资金争取有力。两重方面,截至目前共争取资金3.7083亿元。其中,浙江亚达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新增5800吨不锈钢管、50万件管件生产项目3683万元,该项目实现了南湖区在“两重”领域超长期国债资金争取区属项目的“零突破”。2025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19个,获得资金额度20.12亿元。
(四)平台能级提升。东栅街道、大桥镇再次入围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强镇(街道)。
(五)标杆效应凸显。今年2月嘉兴南湖高新区荣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示范园区,3月作为县(市区)代表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四周年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紧扣“十四五”收官目标,聚力“三季进、全年红”,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强化经济研判。完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及纲要框架,统筹专项规划落。优化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破除“一刀切”。最大限度释放“8+4”政策红利,贯彻落实省民营经济32条,深化企业失信清零行动,争取更多信用场景落地,力争信用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二)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占比提升;确保省“千项万亿”、市“551”项目三季度100%开工,其他新建项目开工率超时序进度5%。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城中村改造等各类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
(三)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嘉创湾、甪里健康城等平台集聚高端产业,实现全区纳统楼宇税收增长10%以上,千万税收楼宇45幢以上;入选省、市服务业领军企业3家以上,企业总数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加大招引力度,全年力争实现月度升规服务业企业再创新高,达50家以上,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招引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5个以上。
(四)深化区域协作。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等“四项行动”,打造东西部协作“南湖样板”;推进与遂昌县特色产业共建,确保帮扶项目落地率100%。
(五)筑牢安全基底。提速电网、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严控“两高”项目,实施节能技改。完成沪乍杭高铁前期征迁,保障通苏嘉甬全线交地。
(六)提质城乡融合。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深化“扩中提低”,落实就业帮扶、普惠性政策补助等专项措施,优化收入结构推动实质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