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囿课堂去劳动,点亮爱心来义卖——“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新丰镇中心小学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1-12-08 09:34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少年从小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一贯重视劳动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劳动阵地,深挖农场劳动资源,拓展课外劳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多姿多彩的劳动实践之路。

【细化设置劳动岗 校内劳动齐参与】

学校一直以来坚守传统的常规劳动教育,落实日常劳动教育。在班级中,班主任设置了值日生安排表,可以具体细化每个劳动岗位。从扫地、倒垃圾等到关窗、整理讲台等都进行了具体布置,同时学校还将校园内所有区域划分成包干区,包干到每个班级,并加强劳动指导和检查。每天早上到校后和午餐后,值日生都会开展相应岗位的劳动,保障教室内、包干区的日常整洁。此外,学校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劳动的能力和劳动意识,还在每周一设立了全校的劳动日,每个班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全面的大扫除活动。通过日常值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深挖劳动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实践】

目前,新丰镇中心小学有一块7亩地的农场,经过多年来的深耕日趋完善。一方面是学校管理团队对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视,不断挖掘农场资源,依据学生从低到高的层次,汇编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另外一方面,新丰镇老干部积极参与到学校农场建设和劳动教育中来。“党团队旗一起举,五老共育新劳动”的协助管理模式在农场劳动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干部们在农事方面各有擅长,他们热心于学校教育,与班级结成对子,并经常性走进班级开展农业知识微课,他们为学生们讲解农技知识、讲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讲解劳动工具的演变发展等等,让孩子们获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除了课堂传授以外,老干部们还“蹲点”农场,在应季时节带领结对班级开展农事活动,他们会手把手教会孩子如何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何种姜、腌姜,如何浇灌排水,如何修建果树,如何种菜,如何播种向日葵等一系列很多农村孩子不会的技能。孩子们从对农活、农具的一无所知到渐渐熟悉,从对农作物的一知半解到渐渐认识不同季节该种植什么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是怎样的。学校农场成了学生们了解农业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成长基地,学生们在农场中开展劳动实践,乐此不疲。

【引导参与家务活,家校合力促成长】

除了校内劳动以外,家务劳动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落实主体责任,并提出在家参加家务劳动的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并逐步引导、教育、落实孩子参与到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中,让孩子在劳动中养成习惯,并能从劳动中感悟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体悟到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从而能更懂得去关心、孝敬父母。

【走出校门去实践,爱心义卖来锻炼】

新丰镇中心小学一直将“重于实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身参与”作为学校劳动教育推崇的理念。在学生收获农场中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后,学校还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将农场收获在校门外面向家长、老师进行爱心义卖。所有的义卖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叫卖,自己称斤两,将所卖款项全部汇入爱心账号,用于帮扶西部贫困的孩子。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生活的内涵,认知劳动的地位和价值,理解“心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的真谛。

接下去,学校还将进一步做实做细学校劳动教育,通过“一劳多育”的形式,落实“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章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