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直以来,南湖区民政局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扎实做好兜底保障、提低增收、帮扶服务等民生实事,以“四心助力”打造温情民政,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用心完善政策
助力基本生活兜底保障逐年提标
2014年,南湖区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并逐年提高救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588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920元。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随着低保标准相应提高,特困人员救助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8192元/年。
同时,调整低保边缘家庭认定范围,将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调至2倍;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对低边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实行“单人保”,发放全额低保金;明确在增收攻坚期内,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标准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给予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保障范围。
据悉,今年以来,全区已为1805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618万元,为180名特困对象发放供养费137万元,为287名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106万元,全力落实困难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夯实“共富”兜底基石。
倾心谋划项目
助力产业扶持政策保障逐年增收
2018年以来,南湖区已为208户有患重病无劳动力的低保家庭实施“爱心虚拟岗”,每月发放500元“工资”,共计124.8万元,助力实现“虚拟就业”,提高家庭收入。
同时,实现低收入农户与低保、低保边缘户“两线合一”,充分享受低收入农户政策。2021年,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1元,同比增长14.6%,而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为10.2%,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为9.4%,分别高出4.4和5.2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区委办、区府办联合出台《南湖区“飞地抱团”项目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计划实施方案》,按照“党政主导、党建引领、家庭努力、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原则,筹资约1800万元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资金,统筹投入至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项目,让低收入农户包括769户低保、低保边缘户每年获得稳定收益,开辟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新路径,确保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10%目标,全力扶持困难家庭产业政策,筑牢“共富”增收基石。
尽心分类施救
助力民生补贴救助保障逐年扩大
南湖区充分发挥“1+8+X”大救助体系作用,实行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在享受基本保障时同步精准享受其他专项救助,减轻生活负担。如在2021年,全区有1934名救助对象享受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每人免缴610元,总资金额118万元;全年医疗救助32134人次,救助金额达511万元;享受公用事业民生补贴,包括水、电、有线电视费用减免,每户每月可减免43.8元。
同时,南湖区为1301名低收入农户购买了2021至2022年度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实现自付、自费部分医疗费用商业化保障,共计19.5万元,全力覆盖困难家庭民生补贴,支撑“共富”福利基石。
爱心搭建机制
助力公益帮扶重点保障逐年完善
南湖区实施困难家庭“物质类+服务类”救助制度,依托南湖区96345公益资源服务基地,积极发动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及各级社会力量,推出不同内容的帮扶项目,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救助需求。
2019年以来,南湖区已为全区3038户低保和特困家庭提供的“帮一点”爱心服务券,由96345加盟企业提供优质、优惠的爱心服务,解决了与困难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小事。截至目前,全区已安排60.76万元的帮扶解困资金,实施“暖巢行动”2.0提升帮扶活动。
2017年以来,南湖区已连续5年为困难家庭陆续开展房屋装修改造、家居环境焕新改造和添置家用电器行动,共为440户困难家庭提供资金415万元,切实提高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建立困难群众探访关爱机制,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村(居)救助服务队伍,优先吸纳有能力的救助对象担任村(居)社会救助服务员,落实工作补贴、增补救助对象就业收入,以各类行之有效的关爱帮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难,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