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大爱南湖”最大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2-08-24 08:37 信息来源:南湖区

【奋进新跑道】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内容,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将要探索的路径,是如何找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对此,南湖区各级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主动作为、扛起责任,推动慈善事业从过去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向着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提升,要扶贫济困、救孤助残,更要致力公益、授人以渔,绘好“大爱南湖”最大同心圆。

【南湖微镜头】

牦牛肉、酥油茶、青稞酒……走进位于月河历史街区的诗画若尔盖藏文化体验馆,浓厚的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它的负责人是一位地道的藏族小伙——旦真泽让,来自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

“体验馆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接下来我们想尝试直播带货。”旦真说,能闯出一条与祖父辈放牧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最要感谢的是嘉兴的“杨妈妈”,“她给了我第一笔创业基金,鼓励我坚持梦想。”

旦真口中的“杨妈妈”正是杨妈妈公益行创始人,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玉英。

暖心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2019年,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旅游管理专业的旦真来到南湖畔,进入一家大型酒店实习。

勤善和美的江南城市吸引了他,让他萌生了留下来创业的想法。机缘之下,旦真接手了月河历史街区的藏文化体验馆,但接手之初,他便遇到了缺乏流动资金的难题。一筹莫展之际,“杨妈妈”得知他的创业故事,立即资助了几万元创业基金。

这对旦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这笔创业基金,我从家乡进来了更多原汁原味的藏族特产,还给店里简单装修了下。”旦真说,“‘杨妈妈’特别亲切,时常关心我的创业情况,手把手教我一些生意经。”

虎年春节前,杨玉英特地带着团队的爱心人士光顾旦真的藏文化体验馆,帮他推销家乡的牦牛肉。远离家乡2000多公里却时时被爱包围,憨厚小伙动容地说:“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品着旦真递上的藏茶,“杨妈妈”慈爱地笑着:“只要你把藏文化体验馆越做越好,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希望你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更好地推介家乡,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旦真一直把“杨妈妈”的话记在心里。就在8月8日,他在家乡挂牌了全县首家旅行社——若尔盖县诗画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助力家乡推介旅游业。他推出的若尔盖藏区草原爱心之旅,已吸引首支嘉兴爱心团队前往,大家在领略川西北高原绿洲的同时,还给当地30名小朋友送去保温杯,为两户困难家庭送上粮油和衣物。

“把爱传递,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是“杨妈妈”给予旦真的精神财富,也是杨妈妈公益行始终践行的大爱信条。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从20岁上班路上“捡”到一个小孩开始,杨玉英已经坚持做好事40多年。每当“六一”和过年,被帮助的孩子们总会收到“杨妈妈”送来的爱心礼物;十几年如一日关心关爱失独家庭,有一位阿姨评价她“是雨雪钟爱的温暖,是生命中的灯塔”;得知贫困桃农销售遇阻,她又坐上主播台,帮忙直播拓销路……杨玉英总说:“我做的都是小事,不论回报,更说不上伟大。”但小善如涓流,点滴汇聚终成海。

从南湖出发的杨妈妈公益行已成为“大爱南湖”的一张公益品牌名片,爱心团队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目前有注册义工500余人。爱心对象从失独家庭、贫困学子、困境儿童,扩展到环卫工人、残障人士、困难农户等;慈善帮扶地域从红船启航地扩大到东西对口支援的省、市、区。

大爱无疆。杨妈妈和她的团队已帮助群众3万余人次,她所在的卫星化学也积极践行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累计捐出爱心款3000余万元。

【共富路径探寻】

奔跑在共同富裕新赛道上,公益慈善被寄予了更大的期许,开拓一个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公益慈善事业也站上了新起点。

如何以慈善之手推动共同富裕?近年来,南湖区持续推进“大爱南湖”新型慈善体系建设,始终秉承公益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实施慈善救助工作,为保障改善民生、引领文明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迈向共同富裕,首先要将慈善事业作为一项保民生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南湖区实施困难家庭“物质类+服务类”救助制度,依托南湖区96345公益资源服务基地,积极发动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及各级社会力量,推出不同内容的帮扶项目,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救助需求。

2017年至今,南湖区开展的“暖巢行动”广泛链接爱心资源,“政府补、企业助、慈善帮”的模式让暖心改造持续升级。从儿童房提升、适老化改造到全屋软改造、添置家用电器,截至目前,全区已为400余户困难家庭筑就爱的“暖巢”。

2018年以来,南湖区已为200多户患重病、丧失劳动力等低保家庭设置“爱心虚拟岗”,每月发放500元“工资”,助力他们“虚拟就业”,提高家庭收入。

2019年以来,南湖区为3000余户低保和特困家庭提供“帮一点”爱心服务券,由96345加盟企业提供爱心服务,解决困难群众日常生活烦心事。

2021年,南湖区慈善救助支出2628.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620人次。

多行为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的同时,南湖区积极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推动慈善救助从“输血”救助转换为“造血”救助。

比如,去年南湖区成立全市首个慈善信托——中法慈善信托,通过“慈善+金融”模式,引入信托类专业资金管理机构,由区慈善总会负责慈善项目管理,信托机构负责资金拨付和保值增值,慈善信托财产和收益全部用于开展慈善活动,以此培育慈善事业自身“造血”功能,为社会各方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提供新渠道。

为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形式多样、渠道通畅的新型慈善参与体系,南湖区成立全市首个区域化党建红社联盟——红社共同体,吸纳多领域的党建力量和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加入其中。

当“慈善无大小、人人皆可为”的理念深入人心,杨玉英、赵其法、冯星、陈勇、张学政等一批“慈善之星”冉冉升起;南湖爱心驿站、南湖区慈善义工协会、“拾星者”等慈善组织和社工机构不断壮大;“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让“大爱”延续,三年来已募集善款超800万元。

今年5月,南湖区委、区政府正式印发《南湖区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未来4年,南湖区将实现打造“红领向善”党建服务品牌、构建“三大圈层”新型慈善网络、推进“五五向善”慈善项目建设、擦亮“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金名片等10项标志性成果。

“到2025年,全区将基本形成组织化、多元化、专业化、智慧化、规范化的新时代‘大慈善’格局,以慈善事业为主要形式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断显现,以慈善助推民生改善,以慈善促进社会公平,以慈善点亮城市文明,以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全力推动南湖慈善事业迈上新台阶,形成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大爱南湖’良好局面。”南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