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559/2023-182136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发布日期 | 2023-06-30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3年以来,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聚焦“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落地生效,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推进两大主基调,激活改革创新、管理提质、助企惠民、队伍创优四大引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一)统筹施策、精准发力,综合执法效能日益提升
一是完善制度保障。积极完善“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执法机制、内部管理制度、镇(街)与部门协助机制等文件14份,制定镇街专业执法部门执法人员“联系制”方案,根据中央机构编制改革试点,建设完成了建设街道、大桥镇的观摩点,并通过了省委编办的验收。二是实施差异赋权。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对2022年度138项赋权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收回低频事项、“沉睡”事项41项,新增高频事项7项。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形成农业农村类、工业信息产业类和商业服务业类等三类特色事项清单,各主体赋权事项在105至113项不等,事项动态调整率控制在21%以内。三是健全指挥体系。派员入驻南湖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实现了各镇(街)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数据贯通。持续推进综合监管和“综合查一次”,运用掌上执法开展部门联合检查668次,即时检查1711次,检查对象受检频次下降49%。四是开展精准培训。邀请了省综合执法指导办副主任谷小忠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区委编办、区司法局、镇(街)执法队赴杭州、金华、平湖、嘉善等地开展调研学习3批次。开展“行政行为码”操作培训。五是严格依法办案。加大对大案要案的办理力度,涉及大案立案10起,处罚金额201万元,持续开展对违法处置建筑垃圾等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截至6月15日,共办理一般行政案件176件,共处罚金额635.43万元。
(二)聚焦重点、标本兼治,城市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精细统筹谋划。修订印发《2023年度南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优化街道、乡镇两个序列考核内容。结合区城管委会议要求,印发《南湖区服务外包序化人员管理机制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依托“片长包干制”详细编纂“一镇(街)一册”,细化职能分工,压实属地责任,认真做好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二是坚持示范引领。持续推进省级示范单元创建,申报创建南湖景区“高品质示范街区”、纺工路、环城南路“街容示范街”等精细化管理示范单元。整合区南投集团(幸福嘉)、住建、综合执法、街道等管理人员、机器设备等相关资源,在纺工路和城南路两条道路试点探索城市“大物业”“大管家”管理模式。三是强化难点攻坚。结合市对区市容暗访考核及各级领导暗访督查情况,聚焦乱摆摊、乱停车、乱占道等突出问题,通过常态化开展整治行动,保持严管细管态势,对全域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开展重点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共计开展整治243次,教育劝导店外经营642起,占道经营546起,流动摊贩516起。四是规范广告管理。结合《关于进一步规范道闸和护栏类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出台《2023年度南湖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考核办法》,召集南湖区内广告公司召开专题广告会议,进一步规范南湖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截至5月底,共计排摸入库大型户外LED屏幕125块,拆除未对设置道闸护栏类广告189个。五是推进养犬管理。常态抓实犬只办证登记、年审免疫,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3次,抓捕流浪犬、走失犬950条、查处不文明养犬172起。
(三)审慎包容、优化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实行适度包容管理。推行夜经济试点,全面挖掘夜经济周边区域停车资源,新建临时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泊位273个。通过引导设置分时段分区域“适度外摆”,新增文明经营线897米,文明晾晒点及临时堆放点7个。坚持包容监管和柔性执法相结合,通过发放半小时温馨告知书等形式,让城市“烟火气”和“洁净美”相伴而生。二是优化停车管理服务。规范开展临时停车场库备案管理工作,完成佳源广场实验小学等两处备案,新增停车泊位117个,推进不规范、不标准停车泊位整治,调整和补划非机动车位约1000平方米。截至5月底,共计发放违法停车行为提醒纠正告知65206辆次,违停取证12068起,推进完成占用、阻塞盲道(无障碍通道)乱停车整治7处点。三是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借助浙江省政务信息平台,开展全覆盖筛查,通过上门等主动告知方式,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对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满1年后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失信行为开展依申请修复,截至目前,已为3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四是实施轻微违法免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省相关部门裁量基准等,结合区综合执法局行使的28个领域的处罚事项,针对7个领域60个处罚事项所列轻微违法行为制定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并于5月30日对外公布并实施。
(四)完善制度、争先创优,执法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推进“双建争先”新动力。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对标“双建争先”示范点考评标准,持续推动责任落实。积极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市级示范性机关服务品牌,深化打造基层中队“一队一品牌”。二是强化干部储备,谋好干部培育新篇章。依托“南湖执法讲堂”,组织局优秀年轻干部展演,通过队师机制做好动态培养考察。建立干部成熟度清单,并根据条件要求向组织部推选5名骨干人员。组建青年学习小组“南湖综青社”,积极参加“四敢争先 青春担当”等微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为“两大主平台”建设继续出谋划策。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形成制度建设新助力。把区委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逐条对照检查剖析,推动整改落实。全面排查风险隐患,重点对“三公”经费支出使用管理、公务接待、公车配备使用等方面全面自查。建立完善财务管理、辅助人员管理、公务外出、公务用车等7项制度。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管理新举措。全面落实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定出台我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通过平时分与测评分相结合,全面客观真实准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继续用好综合督察机制,以强化科室、中队平时自查管理为基础,根据市局年度督察重点,持续开展常态化“三级督察”,今年1-5月,全局共自查408次。持续抓好规范化中队建设,做好枫桥式中队验收迎检和争创申报。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争先进位,在执法效能提升上再发力
一是紧盯目标,提升实战效能。持续跟进镇(街道)事项的差异化赋权,组织好业务培训、强化专业指导,提升赋权事项实施率和覆盖率。全力争取执法队员效能评价体系建设全省试点,紧盯改革综合评价指标,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开展任务分解和难点攻坚,争取年度考核全省排名前十。二是创新实践,积累改革经验。优化“综合查一次”检查应用,开启联合监管模式,制定检查标准,制作典型案例,建立和推广评价监督体系。全域开展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工作试点,持续推进“双网融合”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是释放效能、提倡简案快办。对于不同案件实行分流管理。树立执法人员“轻微免罚、简案快办、疑案慎办”的理念,以“简案快办”释放办案力量,将更多的执法力量投入到新领域、重点领域的案件中,全面打造执法环境、营商环境“双一流”的良性新局面。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管理效能提质上再发力
一是压实责任,完善管理体系。以“一镇(街)一册”为抓手,切实发挥统筹抓总作用,做好常态化整改督查,加强对执法中队、服务外包等人员力量的责任压实,着力解决人员力量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结合市本级城市精细化考核通报,强化问题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开展整改工作。二是对标先进,找准问题差距。带领管理队伍走出去,学习观摩先进县市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用“绣花”功夫,突破传统管养瓶颈。同时组织镇街道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促进执法中队互学方法、学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助力城市颜值大提升。三是真抓实干,统筹开展攻坚。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重点开展市容环境、停车秩序、户外广告等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同时,对照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以集中整改和长效机制建设双管齐下的方法,重点抓好“四个一”、省级街容示范街区等创建,力争在市对区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紧抓队伍培优,在队伍管理提效上再发力
一是提升党建水平。抓实抓好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攻坚项目,以全市“双建争先”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基础,准确把握新时代机关党建内涵和定位,实现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认真对标示范点考评标准,进一步推动责任再压实、措施再精准、服务再优化,全力争取全市首批“双建争先”示范点创建成功。二是优化队伍结构。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调整公务员平时考核方案,形成更科学、更完善、更具导向性的考核体系。结合上级要求和“校地合作”实际,组织好、参与好执法队员年度培训工作。规范做好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妥善做好干部人事调整,盘活队伍内生活力。三是抓好干部培育。坚持“梯队化”培养,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构建新入职人员跟踪培养机制,完善“队师制”办法。注重基层一线锻炼,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年轻干部多观察、勤思考、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