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国家庭农场庆丰收活动暨“千员带万社”工作推进会在山东召开,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志明家庭农场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家庭农场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余新镇志明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农场目前经营土地面积10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毛豆、蔬菜等。近年来,农场通过合作生产、共享资源、慈善帮扶等方式,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种植粮食、蔬菜等5000多亩。2022年,志明家庭农场生产粮食约1400吨,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净利润达到100万元。
目前,农场主营的农产品已纳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菜用大豆获得了绿色农产品认证,成功走出国门,年均出口5000多吨毛豆和菜心。
志明农场抓住了南湖区发展家庭农场的良机,从最初的300亩经营面积扩大到现在的1300亩,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农场还采用家庭农场“一码通”和“随手记”记账软件,尝到了信息化管理的甜头。
农场已先后获得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级旱粮高产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等荣誉。
志明家庭农场大力开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粮食种植,积极推进资源共享,以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并通过打造“五方联盟”、设置“共富金”等方式,热心参与乡村公益事业,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做出了贡献。
优化基础,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优选高产品种。农场积极引进国内优质高产品种,2020年通过省种子公司试种晚稻优良品种浙优19、甬优1540、秀水14、甬优7753等700余亩,平均亩产超过780公斤,辐射带动周边5000余亩水稻种植的增产增收,实现绿色高产双丰收。
二是优质土壤监测。农场与嘉兴市农科院合作开展土壤检测项目,为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在种植基地配备检测工具,定期对基地的种植环境和产品药物残留进行监测抽检,并委托区种子站等专业检测中心复核,合格率达100%。
三是优化肥药两制。利用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种植应季蔬菜,建立绿色种植技术标准化机制,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替代复合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尽量减少除草剂、生长激素等使用。农场种植的菜用大豆已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80%的农产品用于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每年与出口企业签订5000亩的购销合同。
资源共享,服务周边农户
一是仓储共享。农场拥有仓储面积2000平方、保鲜冷库1500立方,除每年毛豆采摘时期自用外,其他时间均可提供给需要的农户,用作果蔬保鲜储藏,提高仓储利用率。
二是农机共享。农场有耕整机、插秧机、毛豆收割机等9台机器设备,可以提供给村里农户共享使用,既降低农机闲置率,又带动周边农户提升作业效率。
三是技术共享。农场成立飞防服务队,有专业飞防操作员2人,新增农用植保飞机2架,配套行走式植保机1台,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
五方联盟,助力村民共富
一是打造五方联盟。整合余新镇政府、长秦村、志明农场、嘉兴市农科院、余新农商银行“五方”资源,共建“田园美·共同富”项目。以“党建联盟+农业农场+田园综合体+共富基地”为基本架构,搭建共富基地、慈善之家等有形载体,为农村困难群众提供帮扶。
二是设置共富金。依托承包大户产业优势资源,通过土地种植产生经济效益“反哺”长秦村,设置慈善“共富金”助困助医助学。
三是慈善帮扶。承包163亩建设“共富田”,每年拿出6.5万元用于慈善支出。规划6亩土地打造爱心果园、菜园,供学校、社会团体举办各类亲子实践活动,成为农事培训实训基地、田间学校。
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实施全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许多家庭农场像志明家庭农场一样开始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发展。这期间,不仅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政策资金也得到了大力支持,使得南湖区的家庭农场得到了充分发展。
如今,家庭农场已成为南湖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南湖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建设,创新服务举措,这些家庭农场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2022年,南湖区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区创建对象,全区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达801家,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81家,为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湖区正不断加快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同时,加快培育更多有知识、懂技术、善钻研、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他们成为南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