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作为“南湖区的课改示范校”,承担着“嘉兴市义务教育课程教育改革先行试点学校”的责任,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就“开展科学教育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如何在“双减”中做加法?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进一步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科技教育架构”,厘清“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的路径;提升科学教师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过程性指导的能力。
2024年3月19日,学校邀请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赵力红老师来校指导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赵特从国家宏观政策到学校科技教育的几个具体维度:环境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赵特指出:一是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健全学校课程体系;二是要深化课程改革,需要按国家标准逐步装备各类层次的实验室,融合数字科技及时开展实验教学。三是要统筹各方力量,利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给学生丰富的场馆学习、具身学习体验;四是要引导中小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五要做好学校科普文化氛围营造,如打造一面墙壁,做好一门课程;利用一方载体,深入一项研究。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多措并举开展实践研究,学校一直行走在路上。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引导全体科学老师积极开展项目化实践,多项项目化学习成功省、市、区获奖。老师们勤于实践,在南湖区2023年“学在南湖”学术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专场中展示分享;2024年申报的省级规划课题:《开放性实践:初中科学课程综合化育人学习新样态研究》成功立项。
学校希望通过加实践:亲历实践的“做中学”;加项目:以问题解决驱动学习;加工程:在开放性解决问题中创新学;加社会视野:促进学生形成科技从业意愿;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借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的东风,能走出一条科技特色之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撰稿人:科学组 终审:彭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