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17X/2024-186746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发布日期 2024-05-14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5-14 15:36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水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南湖篇章。全年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行政村占比达90%。

(一)聚焦增效提质,打造都市农业样板区

1.守牢端稳农业基本盘。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百千”工程,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划定1800亩,高质量完成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省级绿色农田4590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产量连续五年超2亿斤。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做优做强五大产业体系和五大特色产业,稳定能繁母猪存栏5200头,扩面提质“万元千斤”新模式,走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2.谋篇布局产业新赛道。重点聚焦农业增加值,全面深化“地瓜经济”“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和三个“一号工程”,全年招引农业亿元项目3个,新增农业投资13亿元。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布局,聚焦集约高效、数字创新、高附加值的优质一产项目,坚持内育外引双向发力,打造现代化都市农业新格局。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做到谋划一批、招引一批、落地一批,推动饲料鳜鱼工业化养殖、白玉蜗牛产业园、中法屠宰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化“一县一品”“一镇一产业”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提质创优,构建完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3.科技赋能产业全链条。深化院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在作物育种及稻米全产业链方面的应用。推进“Ai在南湖”软硬件设施的贯通,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未来农场1家。深化农业“双强”项目建设,推动华章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省级三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改扩建绿康省级四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水产产业及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二)聚焦宜居宜业,打造和美乡村标杆地

1.突出重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未来乡村全域建设,申报省级未来乡村2个、市级未来乡村6个,完成镇北村、普光村省级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和美乡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打造凤桥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深入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南湖菱、槜李、水蜜桃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重点实施永红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建设。

2.深挖潜力,推进乡村业态发展。聚焦“缤纷南湖·研梦田园”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研学品牌,建设全国共享型农民田间学校。推动和美乡村业态多样化发展、梯度化管理,深入挖掘美丽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打造集特色农游、乡村研学、民宿经济为一体的业态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推动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办好农民丰收节、凤桃节、江南葡萄文化节等特色农游活动。

3.强化联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持续开展问题整治和评优争先,巩固农村环境长效治理成果,创建全域秀美村2个。强化农村“三大革命”的新老衔接,有序推进农房改造、杆线序化、村道提升。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加快“三小园”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加快“垃非”数智平台应用,完善积分奖励机制,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建设。

(三)聚焦乡村改革,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

1.深化“三权改革”强赋能。稳慎推进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改革,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上,探索委托流转、整畈流转以及承包地经营权产业化入股等方式,加快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认定建设农业标准地1.26万亩。稳步开展村股份合作社成员身份认定试点工作,全年完成4个以上行政村成员资格认定。探索多种形式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鼓励村集体统一收储、集中改造、合作共建,全年盘活闲置农房200宗。

2.深化“集体经济”增动力。制定出台新一轮“强村富民”改革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强村十法”“强村十促”,打好“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组合拳,谋划推进新一轮区级“飞地抱团”项目,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共富联合体”项目建设,完成镇北村共富大棚、联丰村共富冷库等建设。进一步规范强村公司经营方式,拓展物业服务、环境保洁等业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多元化。

3.深化“扩中提低”促增收。深入实施“农民共富十法”,开展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年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以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完成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创建。深化低收入农户保障,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完善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做强“飞地抱团”“共富体”联农富农机制,提升“四个收入”。

(四)聚焦全域幸福,打造数字监管试验区

1.大抓建设扩投资。加快圩区提标改造,完成新丰镇镇北圩区建设,启动凤桥镇瑶池圩区、余新镇海盐塘以西圩区前期。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完成练浦港流域综合治理6公里,启动西青龙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0公里、清淤10万方。全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2亿元。

2.创新机制强监管。深化河湖长制机制创新,构建“河湖长+”联合治水协作机制,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优化完善水域监管“一件事”,加强数据的贯通和归集,提升问题发现率、整治率。持续打好河湖“清四乱”攻坚战,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治销号,实现问题隐患闭环整改、动态清零。

3.示范创建作标杆。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五个一百”示范创建,完成农业灌溉泵站提档升级75座。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条、市级美丽河湖1条、水美乡镇1个。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大桥镇生态共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整治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

(五)聚焦双建争先,打造党建服务主阵地

1.守牢廉政风险防线。全面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阶段廉政风险防控,做到责任传导到位、措施细化到位、检查督促到位,持续抓好谈心谈话和廉政提醒。选优配强中层干部队伍,注重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提振干部攻坚克难、志在必得的精气神,以精神的源动力激发创造力、催生战斗力、增强凝聚力,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2.擦亮党建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党建+”教育新模式,在党建品牌打造上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进一步拓展党在各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农培家”“金穗惠农”品牌宣传、内涵延伸、服务创新,持续擦亮机关党建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切实做到党建引领激发新活力。

3.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坚持原则性、灵活性相统一,有效性、针对性相结合,在创新教育活动载体上下功夫、出实招,着力解决教育风格单一、形式单调、内容单薄的问题。紧密结合党员干部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创设党建载体,探索研究言教与身教结合、务实管用与特色鲜明兼具的教育方法,将理论性的学习内容通过更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