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348/2024-187905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4-06-19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教育体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6-19 14:46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南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区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省、市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2418”工程,争先创优,努力提升办学品质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贡献教育智慧、体育力量。

一、坚持“一个中心”管大局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办旗帜鲜明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办担当大任的教育,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上办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从场馆供给、组织建设、健身指导、赛事安排等方面着手,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体育的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深化改革创新,确立“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和机制,推动“体育+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

二、攻坚“两县创建”谋突破

(一)锚定“路线图”。严格对照创建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进度表,上半年接受“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下半年接受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

(二)压实“责任链”。分片分点,包干到人。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会商。由区政府办公室、局专班、责任区督学组成三级督查体系,定期逐校开展督查,动态掌握“项项达标”“校校达标”和重点指标整改达标情况,盯紧抓实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形成责任闭环,确保“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园一策”整改方案按时间节点落实落地。

(三)提升“服务力”。围绕学校布局优化、项目建设、装备配备、教育质量提升、非编教师待遇、社会满意度等“两县创建”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深化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深化“五同步”助力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学位供给,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制定“大校额、大班额”化解方案。制定教师编制配备整改方案,力争在三至五年内补齐短板。

三、抓好“四件要事”惠民生

(一)持续提升入园入学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网上报名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加强热点区域校情、生情研判,局、校、属地三方协同,统筹学位保障,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就近入园入学。做好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和非起始段的转学安置、学位统筹,进一步提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服务营商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推进提高学前教育日常公用经费、义务教育段学生正脊筛查、示范性“学生满意食堂”建设、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小学“午休躺睡”、学校食堂货梯安装、专家名师“送教下乡”、面向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等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启用中小学1所,新增学位1100个以上。

(三)持续巩固扩大“双减”成果。全面推进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学科类培训防反弹、体育类培训重规范两个重点,确保机构纳管、上平台、审核登记“三个百分百”,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查处机制,深入推进动态管理,联动处置。加强作业、考试和课间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四)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三机制、三清单”要求,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制定特殊学生、特殊家庭“一生一策、一家一案”协同教育方案。坚持排查到位、干预到位、协同到位。实施全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双必修”培训。贯彻落实《南湖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个人五位一体的防范干预新格局。

四、打造“一个亮点”创品牌

以“办学集团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均衡化”为抓手,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城市创新区教育品质,助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一是明显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幼儿园品质提升,实施第一幼儿园勤俭园改扩建工程,启用华梦锦园、锦棠里2所幼儿园。启动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校史馆、秀州中学初中部“中华礼堂”和城北小学建设。二是整体提升办学品质。加大名优教师引育、交流力度,配强师资,推动新教师三年“启航”成长。强化幼、小、初、高衔接,深化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拓展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秀州中学初中部发展动能,推进城市创新区学校联动发展。三是促进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发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作用,提升城市创新区学校德育、科技、艺术、劳动、体育水平,实现教育与城市发展良好互动,形成校内、校外联动育人合力。

五、提升“八项指数”抓实绩

(一)提升“优质指数”。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化体育、美育、劳动、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学导型教学”改革、“绿色评价”改革,全面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和质量。继续办好校园劳动丰收节、阳光体育节、科技创新节、“石榴杯”艺术节和读书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及时总结提炼,打造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南湖范式”。

(二)提升“均衡指数”。大力推进省级全域教共体(集团化)改革试点,持续优化干部调配、教师流动、督导评估、考核奖励等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优质资源辐射力。全域推进城乡教共体融合型办学,组建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启用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亚欧校区。推动现有城乡融合型教育集团提质增效。全面深化随迁子女学校“五同步”和共同体学校教师交流任职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提升“普惠指数”。落实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南湖区提升幼儿园“三率”推进“学有优教”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全区普惠园覆盖率、公办园覆盖率、优质园覆盖率。大力推进城乡教研协作组建设,进一步优化“玩转童年·益玩趣学”课程改革,做好第三批课改示范性试点园的孵化、培育、指导和推进。深化“幼小衔接”,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深入开展适宜性实践研究,在课程改革、师资提质、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城乡同步同质发展。

(四)提升“专业指数”。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进一步健全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相衔接的议事决策、党政协调、考核评价和教师“引、育、管、用、评”全链条工作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班主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南湖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标准》,建立班主任职级职责、培训培养、优绩优酬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提升班主任岗位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和吸引力。

(五)提升“安全指数”。深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细化网格颗粒度,强化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校园“天眼”监控体系,实现学校“盲区”“死角”应装尽装。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牢防溺水、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反恐防暴、传染病防控、防欺凌、校舍安全、校车安全等“一排底线”。

(六)提升“发展指数”。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镇街沟通,推动部门协同,系统谋划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竣工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启用中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抓好基金小镇小学、省身学校二期、罗庄小学、曹庄学校改扩建工程、新丰镇中学报告厅、凤桥镇中学风雨操场、实验初中校史馆项目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启动实验小学北校区、秀州中学初中部北校区等新建学校前期工作。

(七)提升“健康指数”。大力推进《南湖区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健身服务提质升级。规划建设南湖区全民健身中心,大力推进镇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国球进社区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体教、体卫、体旅融合。加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管理,培育省级运动休闲乡镇1个。全力推进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运动家大厦”运营工作。

(八)提升“满意指数”。对标“首位度”,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信访件办理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施精细化管理,统筹做好工青妇、老干部、关工委、统战、双拥、保密、能耗、档案、财务、后勤、语言文字等工作。强化教育收费、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进校园等工作的管理,改进学校综合考核,努力营造管理规范、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提升群众对教育体育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