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索 引 号 | 1217/2025-172758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 | 2025-01-26 |
文 号 | 主题词 |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4年南湖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以下简称区民宗局)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区民宗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现将2024年区民宗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筑牢法治政府建设理念根基。2024年,区民宗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置于首要位置。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融入各级党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范畴。通过深入学习研讨,使民宗干部深刻领会其内涵,从思想层面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进而带动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让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法治政府建设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贯彻法治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全面贯彻《南湖区民族宗教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据《开展宗教领域普法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法治培训计划,举办统战民宗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让民宗干部深入学习涉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增强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制定《2024年南湖区宗教领域普法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日、宪法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同时,组织开展民族“六进”、宗教“七进”等活动,引导民族同胞和信教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提升宗教活动场所法治水平。扎实推进全区宗教领域“十百千万”普法工程。在全区各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日专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石佛寺举办“预防物种入侵,保障生物多样”科学放生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科学、理性放生。在黎林寺举行嘉兴市宗教领域2024年“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指导各镇(街道)组织人员深入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法规政策宣传服务,突出抓好宪法法律、宗教事务、消防救援、交通安全、防电信诈骗、防暴恐等领域的法治宣传,引导信教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四)增强宗教智治管理能力建设。综合运用“浙江掌上宗教”APP、“浙里民宗快响”和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平台,多层级、多维度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开展全区宗教互联网信息管理整治,深入进行自查自纠,区民宗局协同网信、网监对全区宗教活动场所有关公众号、网站内容进行逐个逐条筛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及时进行跟踪问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对宗教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围绕宗教活动场所“1+9”创建指标体系开展工作,以数字化指标来指导各场所开展我国宗教中国化建设,提升建设质效和水平。
(五)守牢民族宗教领域安全底线。根据民族宗教领域除险保安工作要求,以“平安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平安宗教场所创建工作。对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多批次,全方面的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和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指导区佛教协会、区基督教两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充实中青年骨干,产生宗教团体新一届领导班子,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大对场所新增建筑的审批审查,防止贪大求奢和过度建设问题,推动崇俭戒奢和教风建设。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依法取缔非法宗教活动聚集点。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年来,区民宗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执法力量方面:执法队伍人员有所调整,使得执法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宣传教育方面: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够。宣传形式与时代特点结合还不够紧密,引起群众关注度不够。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加强法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依法依纪办事的思维,坚持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不断强化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努力提升法治理论水平和自身法律素养,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夯实基础。
(二)提升法治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加强民族宗教领域的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业务法规知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工作中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理念,认真履行职责,审慎行使权力。
(三)完善法治机制保障。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对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谋划、系统性部署,将依法行政工作融入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用制度的刚性保障每一项法治工作都能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深化学习,强化理论武装。依托 “同心大讲堂” 平台,开设民族宗教政策理论专题讲座,借助宗教团体季度例会、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读书学习会等契机,深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引导宗教人士厚植爱国爱教情怀,规范言行举止。
(二)广泛宣传,夯实普法成效。依据“八五”普法规划,围绕“宪法”主题的“十百千万”普法工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法律法规进宗教场所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提质增效,打造更多宗教活动场所普法示范基地,积极争创省级标杆,树立普法工作新典范。
(三)创新思维,升级宗教智治。充分运用新一代 “浙江掌上宗教”APP3.0系统,强化宗教场所日常巡检、平安巡查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步更新门户网站的行政许可、责任清单,积极整改现存问题;对已制定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及行政处罚清单,依规开展动态管理,确保信息精准无误。
(四)压实责任,提升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及时完善行政执法相关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抽查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同时,持续开展民宗干部宗教业务知识培训,确保干部及时掌握宗教工作新动态,更新政策法规与专业知识,全方位提升业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