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1 14:46 信息来源:区妇联

徐越勤、王金龙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家庭教育责任 共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线》《从家庭教育入手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结合前期开展工作及调研走访,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构建‘1+3+N’家庭教育责任共担体系”方面

一是发挥区政府妇儿工委协调作用。编制《南湖区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制定重点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实施项目,压实各部门职责。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工作的部门协同,梳理好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起草《南湖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将“家庭教育培土行动”作为八项攻坚行动之一。加强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宣贯,利用“家庭教育周”“未成年人保护月”等协同各部门开展促进活动。二是搭建“家校社”共育平台。联合区教体局制定《家校社共育体实施意见》,在11个镇(街道)各建立2个共育体试点,全区共建立共育体试点13家,推出6个点位持续性家庭教育工坊。余新镇整域推进“渔里·幸福家”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一体化服务,推出“嘉心·幸福家庭”课程5期,改造心理研学线路5条,培育幸福点灯人40人。同时,全区近20个村(社)相继推出持续性家庭教育工坊服务。三是深化精准服务。对家暴、失学、心理危机、特殊困境等重点家庭实施多部门联合介入,如联合公检法部门深入开展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督促指导,累计己对31名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提供持续性跟踪服务。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各类福利政策,切实保障基本生活,推行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一网通办”,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积极拓展云上线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课堂”等便捷高效的“指尖上”指导服务阵地,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共享共建。上半年联合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公益心理及家庭教育个案咨询服务159次。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各类福利政策,招募308名“红菱妈妈”与227名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爱心妈妈赋能助力家庭教育实施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做好“十四五”家庭教育规划的终期评估,启动“十五五”家庭教育规划编制。将家庭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家庭教育职能部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整体工作规划角度加以统筹,形成政府主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协同育人格局。拓展“家校社”共育阵地建设,组建成“1支共育体管理团队+1支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N名家庭服务志愿者”团队。建立由村(社区)书记、学校校长、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共育体管理团队,经常性开展家庭教育基础课程指导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三是细化重点人群服务。继续联动公检法针对“问题家长”开展“评估+指导+报告+回访”全流程亲职教育,逐步把涉案未成年人扩宽至重点人群,如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不愿意上学的青少年群里中。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启公益家庭教育个案咨询服务。

二、针对“助力家庭教育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优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出“育禾润万家”家庭教育项目,传授科学家教理念。开展下沉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设置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持续推进“青蓝万家行2.0”行动,在4个社区围绕“童成长、童探索、童呵护、童友好”落实家庭教育实践,上半年累计开展活动20次。同时,结合妇儿公益微创投征集,推出“隔代教育”“幸福方程式”“书香润心·共读成长”等项目,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二是建强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联合区人社局启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举办2期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累计158人获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首次组织开展社区(村)家长学校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邀请省内各领域专家对120余名基层妇联干部、社区(村)家长学校负责人开展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启动联合国基金会“童成长”项目,完成10个点位首轮26名骨干教师为期2天的培训及磨课工作。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组建“心向阳光”心理志愿服务队,为各类组织和群众提供心理科普及公益服务。三是加强关爱未成年人阵地建设。改造提升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强化妇儿驿站、家长学校建设,现有星级妇儿驿站60家,其中三星2家,二星4家,一星54家,儿童之家110家,家长学校村社覆盖率100%。建成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及5家社区模式下的“健心客厅”。积极拓展云上线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课堂”等便捷高效的“指尖上”指导服务阵地,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共享共建。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打造家庭教育工作特色品牌。持续深化“育禾润万家”“隔代教育”、“爱的教育”、“书香妈妈”等家庭教育品牌,积极探索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激发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活力,围绕亲子教育、身心健康、儿童权益保护等方面,面向广大家庭开展家庭教育项目。二是汇聚家庭教育工作多方合力。邀请有经验的家庭教育老师,结合区域内幼儿园、小学师资力量,组建由退休老干部、教师、大学生、社区党员骨干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推进《南湖区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实施方案》,举办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及家庭教育指导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性。三是建好家庭教育工作指导阵地。打造三级家庭教育指导站点。整合南湖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社会专业心理机构及南湖区家庭教育专业力量,开通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定期开展个案咨询、家长沙龙和轻服务等多形式专业指导服务从。建好共育阵地、配强共育队伍、拓宽共育平台、丰富共育内容四个方面入手,深化探索“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三、针对“完善家庭教育‘监测-预警-问责-联动’长效机制”方面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信息联通共享和联动协作推进机制,形成南湖区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南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人行”工作小组。区级层面建立了定期会商的校园安全工作调度会,健全了相关部门、镇(街)信息联通共享和联动协作推进机制。二是夯实家庭监护。区检察院牵头多部门出台《嘉兴市南湖区督促监护实施办法(试行)》,联合区妇联在全市率先探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升涉案未成年人家长监护能力,帮助涉案未成年人矫正行为和认知偏差,预防再犯和被侵害。对部分家长存在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不清的情况,通过训诫、支持起诉等措施,持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为唤醒“问题家长”家庭教育主责意识,区妇联协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南湖区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施细则》,从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内容、方案、形式、期限、流程、监督都进行了明确约定。三是加强司法援助。在中心、各镇(街道)法律援助站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明确涉及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一律做到手续简化、程序快捷,确保案件受理快、指派快。打造“法援护苗团”等专业律师团队,优先指派团队成员办理未成年人保护案件。依托全区律师资源,打造“法伴童行,益心维她”等公益法律服务品牌。2024年以来,区司法局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91人次,提供法律援助83人次,开始专项法治讲座6场。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数据共享。加强妇儿工委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教体、民政、卫健等部门,通过“南湖芯理”小程序、88517885、82870722、等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热线宣传,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服务。二是实行分级处置。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司法、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针对家暴、失学、心理危机等高危家庭进行分级干预。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一步优化涉案及其他重点家庭指导跟进机制,联动公检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亲子关系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多元化帮扶,并逐步将跟踪服务向第三类心理高危中小学生家庭个案等扩展。三是深化心理与家庭教育一体化建设。总结吸纳余新镇整域试点推进“渔里幸福家”项目的试点经验,从机制创优、课程开发、师资培育、家长轮训、亲子研学、家庭咨询等方面深化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一体化服务,并逐步向面上推广。

最后,感谢对南湖区妇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湖区妇联

(联系人:袁嘉仪    联系方式:0573-828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