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法学会联合南湖街道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紧扣“契合实际、匹配需求、精干高效”原则,全力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点融入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法治赋能、法治聚力、法治添翼”三大举措,为红船旁居民筑起坚实法治屏障,在基层综治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中探索出特色路径。
南湖街道紧邻南湖红船,辖区内拆迁小区、老旧小区集中,老年人口与外来人口占比高,群众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复杂。如何让法学会基层服务点真正融入街道综治中心运作体系,成为服务群众、助力平安建设的“生力军”?这是南湖区法学会与南湖街道共同面对的课题。“我们希望法学会基层服务点不仅仅是实现简单的驻点,更是成为汇聚各类法学法律资源,为群众服务、解难的一个重要纽带。”南湖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吴家玮说。
法治赋能践初心
搭建基层普法新平台
“法治赋能,就是要让服务点成为提升干部素养、普及群众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南湖街道政法委员、区法学会常务理事唐秀一说。为此,南湖区法学会依托与嘉兴南湖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校地合作机制,整合高校法学专家资源,于2024年12月在南湖街道综治中心设立可容纳50人的“南法讲堂”,为基层法治实践注入专业力量。
首期“南法讲堂”便直击辖区物业纠纷痛点,特邀嘉兴南湖学院法学专业负责人郭万明教授,以《基于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独立分离的物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为题开展讲座,为基层干部化解此类纠纷提供精准指导。近一年来,“南法讲堂”以点带面,联动法学专家、律所等资源,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反诈宣传等群众关切话题,开展专题讲座4期、各类培训10余场次,覆盖居民、商户、学生等群体200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4000余份,让法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也为街道综治中心法治宣传工作树立了特色品牌。
法治聚力解难题
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南湖区法学会与南湖街道以服务点为支点,整合辖区干警、律师、社会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20余名一线法治力量,为综治中心受理的疑难矛盾纠纷提供“全流程把脉问诊”。截至目前,服务点已助力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170余件,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
面对复杂矛盾纠纷,服务点更积极向上对接资源。2024年,街道综治中心遇到养老保险、医疗赔偿、噪音扰民3起棘手纠纷,南湖区法学会第一时间向嘉兴市法学会汇报。市法学会迅速协调3名市级法学咨询专家下沉一线,从法条解释、化解路径、社会救助等多维度提出专业意见,为纠纷妥善解决提供了关键支撑。这种“基层吹哨、上下联动”的模式,让法治力量成为破解矛盾难题的“金钥匙”。
法治添翼护平安
织密群众身边安全网
“让服务点‘动起来’,才能真正把平安送到群众家门口。”南湖街道平安法治办副主任方世玉介绍说,服务点不仅扎根综治中心,更主动融入日常平安建设,在群众需要的地方筑牢法治防线。
在南湖天地商圈,服务点普法志愿者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在嘉兴市实验小学“开学第一课”上,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宣传单页向学生普及平安知识;在云都社区“骑手驿站”公益活动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骑手送上清凉饮的同时开展反诈宣传;在农翔社区“翔和睦邻议事会”、烟雨社区街区议事会上,社会调解员为邻里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意见……服务点的身影遍布辖区角落,以“融入综治大格局、服务大平安建设”的实践,成为红船旁一道温暖的法治风景线。
如今,南湖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点与南湖街道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基层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协同推进的生动样本。南湖区将继续以红船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服务点运作机制,让法治力量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为红船旁的平安和谐贡献更多法治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