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政部批准,2005年嘉兴市秀城区正式更名为南湖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同年10月创刊的嘉兴日报《南湖时政》(后扩版为《南湖新闻》),见证了20年来南湖区的精彩蝶变。
从10月1日开始,南湖发布、嘉兴日报《南湖新闻》、读嘉联合推出“20年·见证南湖‘城’长”融媒系列报道,从20年前的新闻报道原点出发,再将镜头拉回到当下,展示这些年来南湖区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动人故事、高光时刻,进一步激发南湖儿女“六干争先”抓落实的豪情,奋力推进“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的激情。
新闻回放
“车子不大,十七八个座位,却干净整洁得很。”2005年12月31日,《嘉兴日报•南湖时政》版刊发的《村村通了公交车,村头有了“放心店”》报道中这样描述208路公交车。这一年,南湖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17条城乡公交线路像纽带般连接起全区所有行政村,176个农村公交站点让“公交车开到家门口”从梦想照进现实。秀城区更名南湖区的这二十年,南湖区交通早已实现“三级跳”,从泥泞小道到立体路网,从城乡联通到长三角“空中同城”,打个“飞的”半小时不到就能空降到上海、苏州喝个咖啡,二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份交通引领发展的时代答卷。
第一跳 泥巴路变公交线,城乡血脉通了
2005年12月29日,冬雨绵绵,南湖区新丰镇开往栖凰埭村的208路公交车上,售票员张祥英一句“当心滑倒”的叮嘱,让栖凰埭村村民王照根记了20年。“以前去新丰镇隔着大河,往返要花一个半小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他至今记得,208路开通那天,全村人都出来看稀奇。那一年,南湖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176个站点将城乡连成一体,王照根去镇上的时间从1个半小时缩短到10多分钟。“每天往返一点不麻烦,还能转车去市区买衣服、办年货。”王照根的经历是南湖“路网革命”的缩影。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乘坐的101路公交从嘉兴火车站驶向凤桥镇三星村,拉开城乡公交一体化序幕,而农村公路的持续升级,也为乡村振兴铺就了“快车道”。在新丰镇竹林村,村民老周驾驶小货车驶过拓宽后的C416公路,向记者感慨:“过去这路像羊肠,两车交会都难,旅游大巴根本掉不了头。”而如今,宽阔的车道让两辆货车能轻松并行,更让3A级景区的美景真正“触手可及”。道路畅通,也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在凤桥镇经营农家乐的老板娘洑郑方笑着说:“路好了,杭州、上海、苏州的客人都愿意来,节假日要提前一周订餐。”以前去荷花堤市集买海鲜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四十几分钟就能往返。生意红火的她,计划给家里的三层小洋房加装电梯,让老人生活更方便。数据显示,南湖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589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100%,这些“毛细血管”正源源不断输送着发展动能。
第二跳 高铁高速织成网,长三角近了
“家门口的沪杭高铁嘉兴南站,到上海虹桥只要23分钟。”南湖区余新镇王志明的家庭农场,紧邻高铁新城核心区。他笑着算起了账:早上发200箱葡萄,中午就能摆进苏州、杭州的水果店;自己种的大米,不用几个小时就能送达上海各个小区。交通升级催生产业裂变。这些年来,南湖区以“项目为王”,持续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20国道改建、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老07连接线等项目加速落地,市域铁路、快速路环线相继开工,同时配合推进杭申线、乍嘉苏线等航道改造,逐步构建起“公铁水”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这张日益密集的路网,让南湖区在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愈发重要。凤桥镇的水蜜桃、新丰镇的嫩姜、大桥镇的葡萄、余新镇的蜗牛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便捷交通走向全国市场;而上海、杭州、苏州的游客和资本,则沿着畅通的道路涌入南湖乡村,形成“双向奔赴”的发展格局。“这些道路不仅连接了城乡,更连接了人心与希望。”南湖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感慨地说,交通的便利更让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今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与南湖区凤桥镇人民政府、凤桥镇中心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让乡村医疗服务从“病人围着医院转”走向“医疗资源围着病人转”,也让“家门口的三甲服务”成为可能。
第三跳 无人机划出“空中高速”,未来来了
2025年3月18日,贝尔505直升机从南湖腾空而起,标志着长三角首条串联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的“低空交通环线”正式投运,南湖区迈入“空中高速”新时代!据2024年《长三角交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长三角日均超200万人次跨城通勤,嘉兴至苏州虽直线距离仅80公里,却因需绕行上海耗时近2小时,而低空航线将三地时空距离压缩至30分钟内,“相当于同城范畴”。这一突破并非偶然。2024年4月,南湖区“城乡无人机运输和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入选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项目,开创“支线运输+末端配送”立体物流模式;第十六届国际交通展上,南湖军团携飞行汽车、氢动力无人机等产品惊艳全场;《南湖区低空空域管制区与航路航线规划》的编制,更为低空经济铺设了“空中高速路”。南湖区的低空布局远不止于一条航线。在湘家荡畔,规划用地160亩、总投资3.5亿元的无人机飞行测试中心已完成选址,计划2025年底开工。作为长三角首个面向eVTOL无人机的全场景智能化测试中心,这里将打造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目前已有多家低空经济企业表达入驻意向,未来将推动无人机在旅游、救援、物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从‘村村通’到‘路空一体’,南湖要做未来交通的样板。”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交通发展要跟着民生走、围着发展转。如今,一大批无人机起降点已在南湖落地,覆盖重点商圈、景区、医疗机构等关键节点,与直升机航线共同织就“空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