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3月11日,南湖区凤桥镇中学组织全校各班级开展“反诈同行·守护成长”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各班班主任结合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普及识骗防诈知识,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聚焦骗术套路:班主任拆解“诈骗剧本”。班会课上,班主任们以近期高发的诈骗类型为切入点,详细解析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最新骗术。通过PPT展示了“游戏皮肤免费送”“扫码领红包”等诱导性骗局,并指出此类诈骗常通过社交平台伪装成同龄人,利用学生好奇心实施诱导。剖析了“冒充熟人求助”骗局和贷款骗局,通过模拟微信盗号后“好友借钱”的场景,提醒学生需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身份,避免情感绑架式诈骗。
班主任们结合教育局通报的案例,强调“官方渠道核实”的重要性。此外,兼职刷单、虚假购物退款等传统骗术也因“引流至短视频平台”而更具迷惑性,大家通过对比正常交易流程与诈骗话术差异,帮助学生辨识陷阱。
传授防诈“秘籍”:从理论到实践。在识骗方法环节,各班班主任总结出“四不原则”------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转账汇款。各班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归纳出“三核实”步骤:核实对方身份、核实事件真伪、核实平台安全性。部分班级还引入“反诈顺口溜”:“中奖退税是陷阱,熟人借钱要警惕;陌生链接勿轻点,个人信息莫外传”,以朗朗上口的形式强化记忆。七年级学生王同学表示:“原来诈骗话术像‘剧本杀’,以后遇到‘天上掉馅饼’的事,我会先问自己:这合理吗?需要转账吗?”
此次反诈主题班会通过班主任们主讲、学生深度参与的模式,实现了反诈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未来学校将持续更新案例库,开发情景模拟课程,构建常态化反诈教育体系。( 撰稿:校安处 终审: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