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凤桥镇中学科技节迎来一场学术盛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马润林受邀走进校园,以《我们从哪里来——现代人类起源与迁徙》为主题,为全校师生揭开人类演化的神秘面纱。这场讲座融合前沿科学成果与人文思考,激发了青少年对生命科学和文明探索的浓厚兴趣。
溯源人类:从基因密码到文明曙光
马润林教授以“人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终极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听众穿越百万年的时空长河。他指出,传统考古学与现代分子遗传学的交叉研究,正不断重塑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知。马教授用通俗语言阐释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如何为“非洲单一起源说”提供关键证据,同时客观呈现了“多中心起源假说”的学术争议,展现科学探索的多元性与严谨性。
东亚人群迁徙:地理塑造文明基因
针对“中华文明起源”这一热点,马润林教授结合东亚人群基因组数据,揭示了南方与北方人群迥异的迁徙路径:南方族群沿海岸线向东南亚扩散,形成稻作农业文明;北方族群则跨越西伯利亚与欧亚草原,催生游牧与农耕交融的文化形态。他强调,地理屏障与气候变迁深刻影响着人群的迁徙选择,而基因中留存的“生存记忆”,正是理解东方文明多样性的钥匙。
科学精神: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讲座尾声,马润林教授鼓励青少年以批判性思维审视科学问题:“分子遗传学并非唯一答案,但它是我们触摸历史真相的重要工具。”他特别提到,凤桥镇中学将科技节与人文教育结合的实践,恰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唯有理解生命演化的壮阔历程,才能更深刻地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
反响热烈:科学种子播撒校园
现场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问题涵盖科学前沿与人文关怀。马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解答,赢得阵阵掌声。
此次科普巡讲不仅是凤桥镇中学科技节的高光时刻,更为青少年搭建了一座连接实验室与历史长河的桥梁。当分子遗传学的精密数据遇上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科学的种子正悄然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撰稿人:杜海涛 终审: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