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原创越剧《槜李传奇》在嘉兴人民剧院精彩上演。观众在过足“戏瘾”的同时,也对槜李这一承载着嘉兴历史文化的“符号”产生了浓厚兴趣。
《槜李传奇》编剧吕建华是嘉兴市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编剧,今年4月6日,《槜李传奇》在新丰镇民丰村“槜李草堂”试演。“我自己就是新丰人,从小耳濡目染听到过许多关于槜李的故事,这部剧就是要讲好槜李和嘉兴、新丰的渊源。”吕建华在自己的“槜李草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梅雨霏霏落,槜李压枝时。再过不久,就是新丰镇净相村槜李采摘和上市时节。今天,我们不妨通过读懂这颗槜李,寻访“传奇之果”和江南雨季的千年约定。
新丰“真种子”
槜李和嘉兴、新丰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
嘉兴古称“槜李”。《春秋》记载:鲁定公十四年“五月,於越败吴于槜李”。《左传》记载:“吴伐越,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槜李”。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中越国战败,越王遂将美女西施献于吴王。去吴国途中经过嘉兴,西施摘了槜李解渴,食后竟露出醉态,所以槜李又被称为“醉李”。
南宋诗人张尧同在《净相佳李》一诗中写道: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浆。伤心吴越战,未敢尽情尝。这也是目前最早将槜李和吴越争霸联系在一起的史料。由此可见,嘉兴种植槜李已有2500多年历史。
槜李之于新丰,又有何不同寻常的意义?
张尧同所作《净相佳李》中的“净相”所指即为新丰镇净相村历史上的净相寺。
净相村整理的多篇史料也证明了净相寺种植槜李的历史:清道光四年(1824年),净相寺住持上莲僧人重建香华桥时,于桥两侧重新镌刻“果珍曾祀鲁春秋,门开古寺留元井”的桥联;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新篁王芑亭刊印的《槜李谱》专著中云:“槜李见于春秋,地以果名也。嘉兴为古槜李地,郡邑多产佳李,唯里中净相寺所产,为真种子。”
如今,嘉兴种植槜李的地方已不限于新丰。新丰的“真种子”有何独特之处?
还是先回到历史传说。据传,西施在品尝槜李时不慎在槜李上留下了指痕,在民间称作“西施爪痕”。“研究槜李这些年,我走遍了种植槜李的地区,唯有净相村的槜李‘西施爪痕’最为普遍和明显。”吕建华介绍。
吕建华告诉记者,除“西施爪痕”外,净相村槜李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口感更为甜蜜多汁。净相村槜李是晚熟品种,比别的槜李要晚熟一个月,能够更好地积累糖分和水分。
农民“致富果”
结果周期长、口感独特是槜李的特点。也因这一点,历史上的槜李成为“贡品”。即使到了二十世纪,槜李的价值依然不菲。有文史专家回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几颗槜李就可换得一幅颇有名气的江南文人书画,而书画的价值相当于那时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如今,随着嘉兴对槜李的保护力度加大,以及种植技术的加持,槜李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许多食客每年专程等候采摘季,就为了品尝这一口“带着江南水汽的软糯甜香”。
在净相村,槜李也俨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果子”。净相村党委书记王建峰介绍,该村1023户村民里有700多户都在种植槜李,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槜李,房前屋后种槜李”的乡村共富风景线。
屈中法就是净相村种植槜李的大户,他在2018年承包了30亩土地专门种植槜李。屈中法向记者算起槜李带给他的“增收账”:仅去年一年,种植槜李就为屈中法产生利润近50万元;他还将采摘下的小果酿酒,槜李酒销售一项又增收3万多元。
槜李,这一“千年传奇果”已成为新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这一过程中,新丰镇做了哪些努力?
技术赋能。近年来,新丰镇通过到槜李种质资源科研基地进行实地“取经”,学习相关选种、育种经验。今年1月,在派驻净相村的省文化特派员余雯雯联络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小波来到新丰镇净相村指导槜李产业发展。
政策护航。净相村推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奖励推动”的槜李种植模式,由村集体分两次予以村民购买槜李苗补贴,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槜李的积极性。
做大做强“槜李+”文章。举办槜李争霸赛、打造槜李IP、创作槜李文创……在省级文化特派员的努力推动下,新丰镇进一步深挖槜李特色产业,种文化、育文明、促共富,以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推动槜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一系列组合拳发力下,新丰镇“槜李IP+槜李产业+槜李生态+槜李旅游”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助力乡村共富。
再过不久,新丰槜李上市之际,新丰镇还将承办今年的嘉兴市槜李争霸赛。“这不仅仅是全市槜李的一次争霸赛,也是新丰槜李在全市大放光彩的实力秀场,更是我们种植槜李技术提升的加油站。”新丰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该镇将持续擦亮“槜李+”金名片,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乡村振兴的“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