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便佳!南湖畔人文阅读气息浓烈

发布日期:2025-06-23 08:27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昨天,梅雨淅沥,南湖区大桥镇胥山遗址公园黄亚洲文学园内却座无虚席。30余位书友不惧风雨,齐聚一堂,参加嫣然阅读雅集的第十一期特别活动——往期十期嘉宾集体返场分享会。

“嫣然阅读雅集”创设于去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至今已成功举办十期:著名学者、嘉兴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杨自强分享新作《淬炼》,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湖区作家草白面对面交流散文集《孔雀的呼唤》,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学者夏春锦一起聊《木心先生编年事辑》……昨天的活动现场,收集前期十期嘉宾分享及书友笔记的纪念特刊为大家带来惊喜与感动。

该雅集为“周二有约”读书会的升级版阅读形式,由南湖区委宣传部、南湖区社科联、南湖区文联主办,其特色在于邀请作家、学者亲临现场,书友们在阅读其作品后,得以近距离交流,汲取生活智慧与成长养分。

“一个人读书改变人的气质,一座城读书改变城的气质!”南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许跃表示,要让阅读雅集走得更深、影响更广,需加强与本地读书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团体及读书团队的联动。“希望通过走读等形式,让年轻人更深入地了解嘉兴的人文历史,从而爱上这座城市。”他期待这一品牌未来能拥有更大的对外影响力。

过往十期雅集的嘉宾中,除现居厦门的嘉兴籍作家潘城未能到场外,其余九位均欣然重返,与书友们再叙读书之乐。

昨天活动中,杨自强分享了他的三点感受:一是为写作者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平台,能畅谈创作心得;二是看到自己的作品仍被当下读者认真捧读,是作者最大的欣慰;三是雅集轻松自然的氛围,促成了写作者与读者间的有效沟通。

嘉宾们围绕“为何读书”“读何书”“如何读书”,以及“读书与写作”“读书与生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浙江省作协会员、嘉兴本土作家子仪笑谈当下阅读多以“有用”为主。阅读,不正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吗?嘉兴玉茗昆曲社社长蒋国强十余年来不仅读书写作,更致力于昆曲推广,将艺术人文、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践行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嫣然阅读雅集所倡导的。嘉兴知名文房收藏家俞星伟则提醒大家:读书要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做独立思考的人。

“读者的反馈是写作的延伸。”草白分享了阅读与写作的感悟,她表示,阅读是进入他人的世界,写作则是在自己的天地漫游。无论阅读虚构或非虚构人物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从中摄取感动、共鸣或意义。历史人物的困惑与困境,与今人何其相似。

外婆家就在胥山的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沈秀红深情回顾了两件事:编著《名门家风》时深受文化大家的家风滋养;在《嘉兴日报》副刊部工作的十多年,倾力培育“好书有约”读书活动,至今引以为豪。她建议雅集未来应“沉下去”,拓展受众、丰富形式与内容,将好书分享给更多人,让阅读惠及更广。

夏春锦随即呼应“好书有约”,坦言自己的写作之路受其裨益良多。他办公室悬挂的一幅字——“隐士隐在字缝里”道出了其生活追求。“每天读书、写书、编书、买书、管理书,在字缝里进进出出,内心自足而强大。书里的世界是个大乾坤,视野非但不会变窄,反而受益无穷。”

古稀之年的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嘉兴市作协会员、南湖区作协会员查玉强为查氏家族史料挖掘孜孜不倦,其执着精神深深感染着现场爱书人。正是这些无私的耕耘者,守护着文化传承的脉络。

既是嘉宾也是书友的海宁作家朱利芳,常坐绿皮火车从海宁赶来。“阅读能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在她眼中,读书雅集是能量的交换,“浩瀚书海读哪类?已有万卷为何还要写?读书是通向更美好世界的桥梁,雅集的‘雅’在于交流碰撞产生的能量涌动,大家在一起,就是能量的交换。”

一个人时,捧书静读,是与世界的私密对话;一群人时,因书相聚,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遇见心仪的作家,他们会如少年追星般递上书本或笔记本,虔诚地请偶像签名;更会如课堂般专注聆听,探询那些激荡心灵的文字如何从作家笔下流淌而出。这便是阅读的魅力,也是“嫣然阅读雅集”书友们的生动写照。

现场最小的书友是市民洪小桃的女儿伊宝,这位雅集“常客”安静地坐在角落,在练习本上描绘着主持人和心仪嘉宾的肖像。雅集书友们来自各行各业,在工作之余、夜深人静时、喧嚣人海中、漫漫人生路上,皆因阅读而获得滋养,成长为自己越来越喜欢的模样,并最终成为温暖、照亮他人的风景。

活动尾声,杨自强作总结发言。他说,“嫣然”寓意美好,而阅读能使个人人生美好,亦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这正呼应了嘉兴青年漫画家、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编辑李泽峰为本次雅集活动所注的旁白:“我希望你读很多书,走很远的路。我要你独立坚强,温暖明亮……”

雨声作伴,书香氤氲,这份对阅读力量的笃信与追求,在胥山脚下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