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映初心 志愿红南湖

发布日期:2025-06-25 09:11 信息来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军魂映初心,志愿红遍禾城!近年来,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将志愿服务作为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各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依托基层党组织,结合辖区特点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如南湖街道 “老兵便民服务队”、东栅街道“火车头护河队”、新兴街道“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等。

截至目前,南湖区已规范化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62支,注册志愿者1800余人,形成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全域覆盖格局。
      志愿微光成星河,典型案例见证服务初心

"张师傅,这把剪刀磨得锃亮,剪窗花肯定顺手!" 每月25日,南湖街道的社区广场总会变身"便民服务集市"。退役军人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红马甲,在生活服务、便民咨询专区忙碌穿梭。曾在部队担任炊事班长的王建军正麻利地为居民磨刀;退休军医李建国则在咨询台前为老人测量血压,科普健康知识;更有退役军人组成的"电器维修小队",带着万用表、螺丝刀等工具上门检修冰箱、洗衣机。

同样在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每条河道边,总是出现一支特殊的"护河队"——"火车头老兵志愿服务队"的20余名退役军人手持打捞网、垃圾袋,沿河岸开展"拉网式"清理。队长周卫国曾是部队班长,"当年在部队架桥护堤,现在守护家乡河道,都是军人的责任。" 这样的行动不仅让河道水质提升一个等级,更带动沿岸居民自发成立"民间护河队",形成"退役军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环保热潮。
   而在湘家荡区域的湘城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与残联工作者组成"暖心小队",经常到独居老人的家里进行志愿服务,例如帮老人家中厨房油污厚积、杂物堆积等。像这样的 "一对一帮扶",湘家荡区域已开展46次,覆盖28户困难家庭。社区居民们感慨:"老兵们不仅打扫了屋子,更用军人的细致温暖了老人的心。"

全域统筹推进,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南湖模式”

从便民服务的"小确幸"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南湖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一直以体系化建设释放集群效应。为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三个一”保障机制: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设立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为活动开展提供经费支持;与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理发、维修、急救等专业课程,年均培训志愿者 400 余人次;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组建 “专家志愿服务团”,为居民提供医疗义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与此同时,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着力打造“军耀南湖”志愿服务品牌,围绕品牌策划 “一月一主题” 活动,如3月“学雷锋便民月”、6月“护河环保月”、9月“敬老服务月”等,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退役军人加入。今年以来,各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150余场,服务群众超1.2万人次,“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 “三项机制”:一是积分管理制度,为每位志愿者建立服务档案,根据服务时长和质量累计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或优先享受政府购买服务;二是激励表彰机制,每年评选 “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并通过媒体宣传先进事迹;三是安全保障机制,为志愿者统一购买意外险,开展岗前安全培训,确保服务过程安全有序。  

下一步,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完善保障机制,让更多退役军人在服务社会的新阵地上发光发热,为南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 “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