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祝贺!以“多元与融合”为主题的2025南湖有戏“惠·剧”展圆满收官。
自6月13日璀璨启幕以来,四大单元构筑起丰富多彩的戏剧版图,9天22场戏剧风暴席卷这座江南水乡古城:15场室内演出,7场户外演出活动,吸引逾10万人次观众共赴艺术之约!从2023年“源起与未来”的破茧、2024年“传承与发展”的深耕,到今年打破艺术边界的全民共创,南湖以戏剧为媒,撬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新潮、东方与西方的多维对话!
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狂欢,更是一扇向世界展示南湖深厚文化底蕴与澎湃创新活力的窗口,正源源不断催生着文化新生态与经济新动能。
名家名剧筑高地 艺术新光耀南湖
“哇哇哇!这么多老戏骨来了!”“妈妈,海报上是他们年轻时候演的戏吗?”“不愧是老艺术家,这台词功底杠杠的……”6月13日晚,嘉兴大剧院星光灼灼。聚光灯下,斯琴高娃、王苏娅、郭凯敏、温玉娟四位表演艺术家,或从观众席起身,或自入场口款步,以沉浸式深情念白依次登场。
“愿这方‘惠·剧’舞台,能让更多人听见戏剧的心跳,看见艺术的永恒。”“承载更多精彩,续写戏剧动人篇章。”“戏剧星火,照亮更多人心中的艺术星河。”“‘惠·剧’展把戏剧文化融在一起,年轻人、年长者都被吸引,在这个文化大熔炉里共同展示嘉兴文化、中华文化,了不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深情念白与寄语引发全场情感共振,为整个剧展奠定了星光璀璨与艺术厚重的基调。
从百年前的风云激荡到今日的戏剧盛宴,南湖与中国文艺血脉相连,知名导演江平在开幕致辞中慷慨激昂地解读“南湖有戏”的深刻内涵,引发全场共鸣:“正因为那100多年前艰苦卓绝的‘汇聚’,才有了我们今天灿烂辉煌的‘惠·剧’,南湖,有戏!”
本届剧展坚持“多元剧种+品质至上”的核心策略,精心构筑的剧目矩阵覆盖全年龄段观众审美。
开幕大戏——中国东方歌舞团舞剧《天下大足》,由《只此青绿》原班核心舞者张翰、朱瑾慧、何仲达领衔,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灵魂蓝本。通过《缘起》等十个篇章,舞者们以灵动的肢体语言“复活”沉睡千年的石刻艺术,“一龛一世界,一窟一乾坤”的壮美意境令全场屏息凝神。
在年轻人中拥有强大号召力的主演张翰,在剧中饰演工匠“小福”:“‘人间小满,天下大足!’希望观众不仅感受艺术之美,更能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憧憬。”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签售会长龙蜿蜒,现象级舞剧的魅力席卷南湖。一位“00后”杭州观众小叶连看两场仍意犹未尽:“签售难得,票价亲民,留在嘉兴看戏太值了!
或呼朋唤友,或独自静赏,或举家同欢,全龄段观众在缤纷舞台间沉醉流连:开心麻花爆笑喜剧《贼想得到你》引爆欢乐声浪,杭州越剧院经典《红楼梦》余音绕梁,科幻儿童剧《米小圈之银河系侦探社》点燃童心幻想,黑色幽默话剧《太太驾到》引人深思,本土原创越剧《槜李传奇》则深情诉说嘉兴故事……
高品质的筛选机制成效斐然,观众正从“凑热闹”转向“看门道”。《天下大足》演出中,观众在幕间默契鼓掌、三次谢幕久久不散的场景,合肥游客璐璐前排观剧后感叹“舞台镜像视角让观众影子与表演融合,自己成了戏剧一部分”,无不折射出审美需求与参与深度的同步升级。
本届剧展期间,艺术家们集体瞻仰南湖红船,将红色文化精神深度融入剧展内核,赋予其超越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强大的名家效应持续带动线上线下千万级流量,相关话题热度连续三年攀升,本届开幕式直播观看人数更创下历史新高。
多元互动齐“造梦” 本土文化绽新声
本届剧展的另一大魔力,在于它让戏剧彻底挣脱了传统剧场的物理与心理桎梏。艺术不再是高悬殿堂的展品,而成为流淌在城市街巷间、浸润于市民生活中的自然呼吸。
在南湖天地商圈,《爱丽丝奇幻之旅》《不莱梅的音乐家》等沉浸式戏剧巡游火热上演。演员们穿梭于熙攘人群,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被热情邀请加入剧情、即兴互动。在芦席汇历史街区,《一出好戏》偶趣亲子派邀请家庭欣赏专业偶戏表演,学习木偶操控技巧;《幕后奇旅》则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与《太太驾到》制作团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观众化身成为共同推进故事发展的“造梦人”。
这种“打破第四堵墙”的深度体验,让戏剧的趣味性与参与感飙升至全新维度。正如《太太驾到》导演李洸宇所言:“‘惠·剧’展是为老百姓准备的戏剧活动,戏剧就该这样贴近群众。”其剧组在第一场演出后连夜收集观众反馈优化细节的务实态度,正是这种亲民理念的生动注脚。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王女士观后感慨:“我在北京就看过《太太驾到》的演出,当时由于工作原因没有看完,终于在嘉兴弥补了未看完的遗憾,这种参与感太棒了!”
从“输血”到“造血”,南湖有戏“惠·剧”展也不断唤醒着城市文化记忆。
由嘉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严旻操执导、重组后的嘉兴“小百花”越剧团倾力呈现的原创大戏《槜李传奇》引发观演热潮。该剧巧妙地以嘉兴古称“槜李”为引,聚焦吴越春秋中西施、范蠡与槜李村村民的温情互动,将尘封的本土历史传说化作舞台上的浪漫史诗。“老嘉兴”陈建民观剧时激动不已:“小时候的记忆回来了!看我们自己家门口的故事,票价还这么实惠,真好。”湖北籍“90后”徐蒙恩特意前来感受:“年轻人演戏、看戏都是传承文化的好事。”严旻操表示:“我们深入挖掘‘西施吃槜李’这类本土故事,并运用新颖的舞台元素吸引年轻人,目标就是让古老的越剧艺术真正活在当下,焕发新生。”
专为本届剧展创作的“玉兰随想 梅花芬芳”沉浸式戏剧穿越秀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贾宝玉寻找林妹妹”奇遇,巧妙串联起越剧、京剧、话剧、淮剧的经典华彩片段。南湖区戏曲家协会主席倪玲芳在谢幕时深情表示:“戏曲之根深扎于火热的生活,南湖有戏是极其宝贵的平台。我们将持续努力创作,让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让更多人从心底里欢喜。”这场以现代话剧形式精心包装的传统戏曲集锦,正是“多元与融合”主题的鲜活诠释。
此外,孵化于首届剧展的大型原创儿童剧《红船·星河》,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红色艺术课本,启动了贯穿全年的巡演计划,涵盖校园、南湖革命纪念馆、赴若尔盖结对交流及赴京公演等。南湖原创戏剧孵化能力的显著提升,使红船精神得以通过优秀剧目的形式,从南湖辐射全国。
文旅融合新场景 激活消费新增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戏剧已成为驱动南湖文旅产业实现全景式、立体式、爆发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南湖有戏“惠·剧”展票房较2024年同比增长90.6%,以近乎翻倍的增长、全域沉浸的场景革命、年轻流量的强势汇聚,宣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跃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在实践中引爆了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强大乘数效应。
最低50元起的梯度亲民票价体系是拆除艺术高墙、实现“还戏于民”承诺的关键钥匙。高端艺术因此得以触达更广泛的大众。以现象级舞剧《天下大足》为例,其在其他城市票价通常180元起,而在南湖场,观众仅需80元起即可获得优质观演座位。这一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有效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购票热情,使得高品质文化消费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南湖有戏“惠·剧”展不仅实践“剧场无界”理念,还致力于点亮不同的艺术空间。承载着无数嘉兴人文化乡愁的嘉兴人民剧院,这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白月光”剧场,经改造后焕新亮相,成为本届剧展本土力量绽放的重要舞台,其无遮挡的灵活空间成为沉浸式观演的绝佳载体。这种“无边界剧场”的持续探索,让建筑超越了冰冷的物理功能,升华为凝聚城市集体情感与文化认同的精神地标。
剧展强大的引流效应,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活力。据统计,本届剧展显著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全链条消费,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大幅跃升。周边酒店民宿预订持续火爆,特色旅拍、文创市集等新兴业态借势兴起,文化消费链条不断延伸、丰富,文旅“流量”得以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大戏《天下大足》就吸引了上千名外地观众专程前来南湖看戏并过夜,“一票”带“多票”的联动效应显著。
“南湖有戏”IP致力于打造“大戏看北京,小剧看嘉兴”的全新文化格局,“众多明星打卡嘉兴”“去嘉兴看戏”成为文化新风尚。这张因戏剧而愈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正强力推动红船旁新时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依托南湖有戏IP的成功破圈与强大吸引力,南湖区正持续探索“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持续唱响“歌城”品牌,引入国家级合唱研修班与高端展演,携手腾讯音乐打造“明星文旅推介官”;影视产业崭露头角,联合出品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创下国产纪录片票房佳绩并荣膺金鸡奖;举办全国青年编剧特训营,厚植原创沃土。
2025南湖有戏“惠·剧”展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但戏剧艺术对南湖这座千年古城的滋养远未停止。“南湖有戏,欢迎回嘉”不仅是一句温暖的口号,更是践行“还戏于民、惠及大众”的承诺。
三年深耕,“南湖有戏”IP已深深嵌入南湖的文化肌理。它用亲民票价推倒艺术高墙,用多元互动拉近心灵距离,用本土原创唤醒深沉的文化自信,更用戏剧强大的聚合之力,撬动了文旅消费繁荣的壮阔图景。未来,这张因戏而兴、因戏而名的城市名片,必将继续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开放、活力与无限可能的南湖新故事。
艺术丰盈生活,文化足润民心。南湖好戏,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