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马泽锋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盘活南湖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针对提案中的问题和建议,我局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会商等方式,对我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了梳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湖区根据各村产业特色与发展定位,持续培优生姜、水蜜桃、葡萄、稻米、白玉蜗牛等特色支柱产业,做好延链补链文章,围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推动片组组团发展,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针对“第一条建议”方面
强化产业牵引,打造区域产业优势集群。一是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通过举办“南湖优品”金秋丰收展销会、积极参与嘉田四季品牌建设、开展新丰汉塘节、101共富展会等各类涉农季活动,持续打造“南湖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南湖区共有17家农业主体的103款产品被“嘉田四季”品牌授权使用,8家农业主体被授予嘉田四季共富基地,6家农业主体的20余款优质农产品在杭州市场销售。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空间发展规划的前期准备,各镇对辖区内相关招商项目、招商空间进行梳理,结合此次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多田套合”和耕地功能恢复工作,盘活利用好土地资源。高质量推进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项目建设,下一步将对外走出去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对内重点走访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农业+旅游”“农业+文体”“农业+康养”,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培训和研学产业。以“大三星”片区组团为例,完成永红全龄研学基地和由桥青少年研学基地建设,下一步将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模式,以三星村为核心村,带动周边联丰音乐村、永红研学村、由桥龙虾村等特色主题村落共同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针对“第二条建议”方面
强化联营共富,推动片区组团联动发展。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大三星”培训中心,开发全市教学点位60余个,以点位现场教学模式联动周边村实现利益共享。推广“单个项目抱团”入股分红发展模式,挖掘各村优势项目自愿入股,通过市场化运作收益分红,如“美好姜来幸福里”片区组团依托乌桥共富公寓项目,由片区内各村入股投资,年底根据收益按比例分红。二是推动资源资产整合盘活。引入专业运营团队5个,通过“委托运营”、“合作运营”等模式,加大村级集体闲置资产业态招引,今年已新招引业态15个,推动乡村资源、资产盘活。开展农产品统购统销和预销售模式探索,以水蜜桃为例,通过“大三星”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公司,共签订预销售合同2万箱,与五星果品等4家单位签订代销售协议,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三是促进人才共育共享。不断拓宽青年入乡、农创客入乡路径,积极培育现代“新农人”,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打造乡村运营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0个,持续吸引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下一步将持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文化特派员等队伍力量,拓宽乡村运营思路,高品质多元化挖掘乡村文化魅力,开发乡村运营特色产品,推进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三、针对“第三条建议”方面
强化规划共绘,构建片区协同发展格局。一是加强整体谋划。按照“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要求,结合村庄发展、保护和建设的需求,编制的《嘉兴市南湖区“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已批复,加快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规划依据。充分衔接南湖区“共富101”科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轴建设方案和专项规划,以三星村、竹林村等重点村为核心,梳理片区各村产业基础、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资源,统筹确定片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整体谋划片区建设任务,一体编制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二是推进设施共享。深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完成净相村等9个村、21公里省市民生实事工程(村道提升)项目建设。推动农村水、路、电、气、网同标同质。强化“一老一小一残”服务,统筹协调片区公共服务资源,差异化布局“中心服务区”和“功能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联动,构建片区“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片区组团发展实施协调机制。深化党建联建,以片区为单位,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片区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如“大三星”组团片区为跨镇域7个村组团发展,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中心镇、片区各村等协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推出片区乡村文旅线路联票,下一步将持续拓宽“大三星”培训中心业务,推动“大三星优选”22品类土特产进机关食堂、进社区和水蜜桃预销售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片区各村资源的整合集聚。
最后,感谢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5年7月21日
(联系人:孔燕 联系电话:0573-8283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