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索 引 号 | 733199846/2025-193747 | 公开分类 | |
| 发布单位 | 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 | 发布日期 | 2025-09-12 |
| 文 号 | 主题词 |
近日,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一期土建厂房)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年底就能完成设备安装。”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熊建斌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这片忙碌的工地,语气里满是笃定。作为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项目,这个投资巨大、工序复杂的项目,为何能进展得这般顺利?
答案,或许要从几个月前那场与时间赛跑的审批攻坚说起。今年7月中旬,就在项目即将按计划开工时,一个棘手的问题突然出现——审图报告因红线图过不了审,施工许可证办理陷入停滞。“施工许可证马上要办,可审图这关卡壳了,这可咋整?”熊建斌拿着项目审图报告,在办公室里急得来回踱步。原来,由于项目分批次拿地,系统里的红线图信息前后不一致,后台无法识别,导致审图报告迟迟无法通过。“眼看开工日期越来越近,要是审图过不了,施工许可证就办不下来,厂房建设就得停滞,后续设备安装、投产全得往后推。”熊建斌的语气里满是焦虑。情急之下,他想起了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为项目配备的“专属管家”张丽。“张科长,我们项目审图卡壳了,红线图在系统里过不了,您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电话接通后,熊建斌赶紧说明情况。
“我一听就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张丽回忆说,重大项目开工日期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一旦延期,后续连锁反应不可小觑。挂了电话,她第一时间调出项目档案,仔细查看土地报批记录和红线图信息,很快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问题出在系统后台数据上,得联系主管部门和技术人员同步更新信息。”张丽迅速理清思路,由于红线图审核涉及市、区两级部门和系统后台运维单位,单靠区级部门无法解决,必须尽快对接主管部门协调后台运营单位处理,对土地的红线图坐标进行重新校准、合并,更新系统后台数据库。当熊建斌收到张丽发来的“系统已处理完毕,可重新提交审图报告”的消息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项目管家’就像我们的‘定心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找管家,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事实上,在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管家”的出手远不止这一次。作为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专门为这个项目指派的专属对接人,张丽从项目启动初期就全程跟踪,大到审批流程梳理,小到材料填写,都会提前沟通指导,用专业和高效的服务为项目扫清一个又一个障碍。项目刚启动时,熊建斌和团队对审批流程不太熟悉,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注意哪些事项。张丽联合资规、住建等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项目量身定制了“拿地项目审批清单”,把每一个任务的时间节点、所需材料、对接部门都列得清清楚楚。
“虽然这次出了点小插曲,但张科长的及时补救,让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熊建斌说,之前在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时,也是张丽提前指导,告知填报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前准备材料,减少因填报错误而来回往复,让项目备案比预期节约了3个工作日。在南湖区,像张丽这样的“项目管家”还有很多,他们遍布每个乡镇街道和机关部门。这些“管家”深耕企业服务第一线,熟悉各类政策流程,总能在企业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管家式”服务打通审批“堵点”、破解项目“难点”,把传统的“企业跑审批”转变为“审批追项目”。
“我们组建了‘拿地即开工’服务专班,通过30余次组团上门服务,破解了包括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在内的10余个重大项目审批难题,平均审批时效提升10%。”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这种“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的服务理念,让南湖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